在羅馬遇到的陌生男子要求藉由陌生文字幫助筆友打開交友圈,是黃蓉(左)目前最受讀者歡迎的故事。 圖/黃蓉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政治大學企管所學生黃蓉在歐洲交換半年間,以四款愛的紋身貼紙,換來四十晚住宿、兩幅街頭藝人畫作,與六十段獨一無二的愛的故事。這段奇幻旅程,更讓她深刻體會到,愛不只存在兩性之間,更不局限於血緣關係,年紀相差二十五歲的男女、相同性別的伴侶、失去老伴的銀髮族,同樣擁有愛與被愛的權利。
熱愛書法的黃蓉,出國交換前特別請朋友設計四款愛的書法字體紋身貼紙當伴手禮。在歐洲,刺青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但幾乎沒看過紋身貼紙,更對紋身貼紙的真實效果感到不可思議。
起初她把第一張紋身貼紙送給交換學校裡的瑞士同學,沒想到這位同學也曾經到過台灣交換,腹部剛好刺著一個愛字,這給了黃蓉靈感,開始醞釀用紋身貼紙交換愛的故事。
靠著紋身貼紙愛的力量,她認識了在挪威奧斯陸開珍珠奶茶店的台灣人,在阿姆斯特丹工作長達四十年的婦女,只有假日才有時間約會德國的老情人。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成為她前進的動力,文章陸續放在臉書上後,引起不少迴響。
六十篇故事中,目前最受歡迎的是她在羅馬拉握那廣場(P i a z z a N o v o n a)遇到一名法國籍男子突然走向前,請黃蓉用中文寫明信片給他的筆友。
由於男子發現筆友是害羞的女孩,於是決定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旅行,會請一個外國人在明信片開頭,寫上自己家鄉的語言,這樣一來筆友必須找到熟悉這個語言的人幫忙翻譯,才能理解明信片中的意思。他想用這種特別的方式,幫助她拓展生活圈,多與陌生人對話。
還有一次黃蓉在德國萊比錫用餐時,因為周末店裡人多,她被安排與一對「夫妻」併桌。不料倆人並沒有結婚,因為早年分別居住在東西德,是透過報紙徵伴認識的「假日同居關係」。他們平時各自過著自己的家庭生活,周末才固定同居,雙方家人也都同意。在這對銀髮伴侶的眼中,「M a r r i a g e d o e s n't m a t t e r,i t i s j u s t a p a p e r.(婚姻不過是張紙)。」
有人期待她把六十段愛的故事集結出書,有人來信感謝黃蓉的冒險旅程,讓自己知道出國交換能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