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在我們波蘭家的附近,開了一家越南餐廳。老實說它剛開張時,我有點沮喪,因為那裡本來開了一家義大利餐廳,我蠻喜歡它的F o c a c c i a (義式香草麵包),有事沒事就去光顧。後來它因為生意不佳暫停營業,我本來還希望它會重新開張,但是越南餐廳的到來,冷酷地結束了我的幻想。
幸好,人是善於喜新厭舊的動物。越南餐廳開張一個禮拜後,我抱著「好吧,老娘就去看看你們葫蘆裡賣什麼藥」的心態走進去,驚喜地發現菜單上有越式牛肉河粉,一嘗之下,更加驚喜。湯頭的調味不會太重,喝起來清甜;牛肉雖然不多,但有細心切成薄片(薄片肉應該是我在國外最想念的東西),河粉也煮得恰到好處,不會太軟爛。最重要的是 ── 吃完回家後,晚上不會口乾舌燥(證明沒放味精),光衝著這一點,就足以讓我成為它的忠實粉絲。之後,當想念故鄉的味道又懶得自己煮時,我就會去這家越南餐廳點一碗牛肉河粉。
離鄉十四年,我很少去中國餐廳吃飯。被道地台灣小吃和大江南北美食慣壞了的舌頭,實在受不了外國中餐廳那些以番茄醬、糖醋醬、大量醬油和大紅燈籠呼攏西方人的中菜。我寧願去日本餐廳點壽司或定食,吃起來清淡,也比較接近故鄉的味道(台灣的飲食文化其實受日本影響頗深)。但是因為日本料理價位偏高,所以這樣的奢侈只能偶一為之。相較之下,牛肉河粉的價位就親民許多,吃起來沒有罪惡感,鄉愁也順理成章得到了安慰。
在波蘭,越南人帶給我的好處並不僅止於牛肉河粉。在克拉科夫南部的T a n d e t a市集,滿滿都是越南人開的商店,販賣便宜又好看的衣服、玩具、絲巾、胸罩、絲襪……儼然台灣的菜市場。最重要的是,那裡有一家越南超市專賣亞洲調味料和食材(有新鮮的青江菜,還有現做的手工豆腐!),而且物美價廉,和它比起來,大賣場裡的亞洲食品店根本是在搶劫。
當我準備收拾東西回台灣,有認真想過要不要再去那家越南餐廳點一碗牛肉河粉。這個想法一開始讓我覺得有點可笑,畢竟,回到台灣要吃什麼美食應有盡有,何必花這個錢和時間去吃一碗本來就是鄉愁代替品的牛肉河粉呢?我本來已經打算不去了,但是上飛機前一天,還是忍不住去點了一碗。
吃完河粉,我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來。不是因為它多麼美味,也不是和那家越南餐廳有什麼了不起的交情,純粹只是因為,這樣的味道,只在克拉科夫有。
過不了多久,我又要離開台北,飛到克拉科夫去了。安頓好後,我應該會去那家越南餐廳,再點一碗牛肉河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