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琛綜合外電報導】繼一九○○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西元九至十一世紀的七件景教文獻、畫幡後,最近又發現銅十字架及敘利亞文《聖經》二件景教遺物,被視為當時敦煌有景教信仰的物證。
景教亦稱東方亞述教會,西元四至五世紀源自敘利亞,唐貞觀年間(西元七世紀中)傳入中國,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在初唐、盛唐有很大發展,至唐武宗會昌廢佛,景教同時被禁。但在邊遠地區,如新疆吐魯番、內蒙古百靈廟等地仍有景教信仰者。
到元代,由於統治者支持景教,傳播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包括敦煌。近年在莫高窟北區發現的銅十字架和敘利亞文《聖經》,是宋、西夏、元代的敦煌存在景教的最新證據。
在莫高窟北區B一○五窟發現的銅十字架,以青銅鑄造,背面中部有二個鑄造時留下的乳狀突。特徵是橫豎交叉的十字,高、寬各六點六公分,上下左右四等臂的十字位於圓環中央,並交叉於方形內。十字四端稍寬,略呈弧狀,沿十字四端向十字交叉處漸細。十字各端彼此間各有一個鳥頭,總共四個。從交叉的十字、環繞十字的圓環、十字中心的方形及圓環外的鳥頭凹槽分析,十字架原有瓖嵌物。
十字架出現圓環,據說象徵永生、天空、大地。鳥類象徵神聖、吉祥、光明、正義等,或高級神的象徵。鳥在基督教《聖經》中,是上帝的創造物,象徵上帝創造生命與賜福。
莫高窟北區B五十三窟發現的外國文字文獻,白麻紙,略泛黃,纖維交織較勻。據北京大學教授段晴博士研究,認為是敘利亞文書,使用景教體,內容為基督教《聖經‧詩篇》部分;因此可斷定,此文書是中亞與中國流行的景教教會曾使用的文獻。敘利亞文《聖經》的出土,證明元代敦煌確有景教徒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