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千年茶王樹 過渡在邦崴

文與圖/吳德亮 |2013.12.17
2554觀看次
字級
圖/吳德亮
 拉祜族姑娘以古老的烤茶待客。圖/吳德亮

 車子剛開進邦崴寨子,撲面而來的竟是春天歌詠的奼紫嫣紅,一千九百公尺海拔的山上,櫻花出奇地在十一月提早綻放,將周遭一欉欉濃密的喬木古茶樹襯托得更加繽紛。

 透過相機觀景窗望去,湛藍的天空被茶樹剛長出的嫩芽吻成了大海,幾個在樹梢採茶的拉祜族男女,服飾上寶藍、翠綠、金黃、亮白、粉紅等各種顏色,就像海中翻騰的熱帶魚,不斷穿透枝葉間隙在鏡頭前變換。

 有人說:「沒喝過過渡型古樹茶,別說你懂普洱茶。」所謂過渡型,意指:普洱茶的原料可大別為野生喬木古茶樹、矮化型喬木茶園,以及現代人工栽培的灌木茶園三種。其中野生喬木茶樹只是一般統稱,嚴格說來又可分為野生型、過渡型與栽培型三大類,代表茶樹從原始森林進化至人類廣為種植利用的三個階段。

 簡單的說,野生型即自然孕育而來的茶樹,以鎮沅縣九甲鄉千家寨發現的一株二千七百歲的茶王樹為代表,由於完全未經任何人為管理或馴化,因此並不適合作為飲用。野生型茶樹自然落下種籽後在周遭長出茶樹,經由先人發現後加以利用,或生採藥用或熟煮品飲,即為過渡型茶樹,儘管未曾管理,卻可說是人類最早飲用的茶種了。

 而人類自行取回茶籽有計畫地種植管理,並善加利用的則為栽培型,目前市面可見的古樹普洱茶多屬之,其中又以瀾滄縣景邁山的萬畝古茶樹群落,以及幾年前才在臨滄市鳳慶縣發現的一株 三千二百歲的茶王樹最為著名。

 拜訪茶王樹

 瀾滄縣拉祜山向為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一九九一年在境內富東鄉邦崴村發現一千七百歲的過渡型古茶樹王後,更是聲名大噪。茶樹甚且在一九九七年風光登上中國郵票,可說是三大古茶樹王之中,名氣最為響亮的王者之樹了。

 之所以為「過渡之王」,是因為邦崴古茶樹既有野生大茶樹的花果種子型態特徵,又具有栽培型茶樹芽葉、枝梢的特色,是野生過渡至栽培的珍貴遺產,更為中國雲南省作為世界茶樹原產地找到了活生生的物證。

 不過,要拜訪茶王樹可不容易,比台灣面積還大的普洱市,大清早從省城昆明出發,經高速公路轉一般道路,入夜才能抵達瀾滄縣城。翌日再起個大早,沿著不太寬廣的縣道蜿蜒而上,中途還遇上每周一次的少數民族趕集而耽擱,折騰約莫四、五個鐘頭,總算抵達邦崴,還得徒步穿越寨子,爬上一段陡峭山路才能瞻仰龍顏。

 因此十多年來,儘管進出普洱市不下二十餘次,足跡踏遍寧洱、孟連、西盟、景邁、九甲、江城等茶山,卻遲至今年深秋,才在台商黃傳芳的力邀下前往。

 相見恨晚的茶王樹,從一千多年前的原始森林起飛,穿過重重的風雨,吸收無盡的日月精華,才能生氣昂然地佇立在眼前吧?我不禁熱淚盈眶了起來。高達十一點八公尺的喬木型大茶樹,樹姿直立且分枝密,根部樹幹直徑一點二公尺,無怪乎全球學術界要譽為「茶樹原產地的活化石」了。

 茶湯泛古韻

 世居當地的拉祜族茶農徐改雲說,九○年代初期整個中國包括雲南幾乎都不喝普洱茶,辛苦爬上樹梢採得古樹茶每斤僅二至五角人民幣,可說毫無經濟價值,因此他小時候最恨採古茶,加上茶樹往往影響了莊稼的生產,導致當時村民都拼命砍伐古茶樹做為柴火。

 所幸今天依然留有眾多的古茶樹,樹齡多在八百至一千多年間,包括部分過渡型的古茶樹,以及後來陸續種植的栽培型古茶樹等。徐家大院後方就有一株經專家考證為一千二百歲的過渡型老茶樹,儘管每年都固定採摘,但外界知悉的並不多,茶樹們才得以自由生長、快樂存活至今。

 滿足地攝完照片,徐家為了歡迎我的遠道而來,也在瓦屋前擺下拉祜族傳統茶席款待。拉祜語稱古老的烤茶方式為「臘紮奪」,先將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熱,再放入茶葉進行抖烤,待茶色焦黃時,再沖入沸水調整濃淡後倒入杯中待客。烤出的茶湯香氣十足,且味道極為濃烈,頓時拂去我連日來長途跋涉的疲憊。

 徐改雲說,已列入保護的古茶樹王本為鄰居魏狀何所有,每年可採摘約五十公斤的新葉,一九九二年時政府徵收,給付相對的補償後,採摘權也歸為地方政府。徐家目前約有過渡型與栽培型老茶樹共五百株,九○年代後以有性繁殖栽種的矮化型喬木茶園則約五十畝;採春、夏、秋三季,年產量約五噸,可說量少價昂了。

 我特別再央請小徐取出今春的過渡型曬青毛茶,以沸水注入小壺沖泡,瞬間釋放強烈的山頭氣,與一般栽培型所沒有的霸氣跟些微野性。儘管未經陳放,金黃透亮的茶湯已在杯緣泛起油亮的湯暈,入口後但覺水細綿長,輕柔中透出無比醇厚甘洌的蘭花香,味釅且生津,茶韻更在喉間不斷升起飽滿的快意。邦崴過渡,果然了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