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四年至今,全球已有一百二十個國家開辦四百多所孔子學院。當地時間九月十六日,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與中國江南大學合作的第一家以中華飲食為特色的孔子學院揭牌。中國國家漢辦主任許琳(左)向戴維斯分校校長卡達希(右)轉交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賀信。 圖/中新社
長春市文廟為一百五十名青少年舉行成人禮,大家整齊畫一向父母行感恩禮、向老師行謝師禮,並向孔子獻花。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一九八○年代中國在經濟上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同時也向國際社會推廣漢語,希望漢語能達到國際性語言的地位,「孔子學院」就是最重要的傳播機構。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第八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開幕式日前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孔子學院總部理事會主席劉延東出席並致辭,並為全球孔子學院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頒獎。官方並發布最新數字,目前孔子學院已在全世界五大洲的一百二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四百四十所孔子學院和六百四十六個孔子課堂,註冊學員八十五萬人。
全球孔子學院大會在閉幕式時還找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知名作家莫言以「我想像中的孔夫子」為題作一場中國文化專題講座。莫言在講座中說,孔子學院大會讓他聯想到「武林大會」高手雲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全球的一次「漢學盛會」。他說參觀過各地孔廟,包括台灣的台南孔廟,裡面的孔子的塑像,都是方方正正的臉、長長的眉毛、蹋蹋的鼻子、大大的門牙,看上去十分嚴肅,給人以古板方正之感,但是他想像中的孔子不應該是這樣的,據他了解,孔子愛唱歌,聽兩遍就能唱出來。因此,他想像中的孔夫子是活潑而又幽默的。
莫言認為,現代中國是古代中國的延續,現代中國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社會行為等無一不受孔子的影響。因此,他認為,研究中國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研究中國應具備歷史角度。他以逾九十高齡的父親與現今年輕的「八○後」對於社會評價對比,說明與過去有比較才能體會到現代社會的進步。
二是研究者應該把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國家放進去,與研究對象進行比較,不僅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要做到「己之所欲,也不要強加於人」。
最後,他談到曾有外國官員問二○五○年的中國會如何,會不會更嚴重?他說,倒推回一九七六年,拿著鞭子抽他,也想像不出今天的生活會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因此三十七年後今天的問題也可能都不存在了,從歷史看,未來中國應該能解決現在無法解決的問題,創造出更輝煌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