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洲聯盟(EU)成員國十一日深夜就紓困銀行,也就是所謂的「內部紓困」達成共識,可不再用納稅人的錢挽救疲弱金融機構。
歐盟執行委員巴尼耶在推特寫道:「今晚達成一大步。」
「納稅人不必再為了銀行的錯誤,身先士卒掏錢。」
他在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與二十八個歐盟會員國的代表達成共識之後表示:「銀行必須未雨綢繆準備些錢。我們從危機中學得了教訓。」
所有歐盟國家現在都接受的原則是,如果銀行陷入困境,要承擔損失的不是納稅人,而是投資人或債權人,但對於如何施行,各國間仍有歧見。
歐盟十一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主要就是談論所謂的「單一清理機制」(S i n g l e R e s o l u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S R M)。銀行損失對整體經濟造成太大傷害前,單一清理機制就會介入關閉銀行。
單一清理機制將有一筆款項可供運用,最終這些款項都將由銀行自行準備,來負擔損失,如此一來,就不需要由納稅人埋單。
歐盟執委會原先希望掌握關閉銀行的決定權,且SRM管轄範圍應涵蓋歐元區六千家銀行,但德國認為只有一百三十家大銀行應受管轄,而各會員國也有權參與。
草案顯示德國的主張略占上風,SRM委員會將有關閉困頓銀行的初步決定權,歐盟執委會在特定時間內也有權評估;執委會若反對SRM的決定,會員國將介入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