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雲集‧翰海微瀾】 豐儀慈顏與喜眉樂目──彌勒造型的變化

雲窗 |2013.12.12
1640觀看次
字級

 大肚彌勒菩薩是歷史傳說中家喻戶曉的神佛造型。根據史家考證,他的原型來自五代後梁時期的一位遊方僧人,名喚「契此」,《宋高僧傳》以及《佛祖歷代通裁》等都提到此人,說他形象矮胖、樣貌古怪、尤其是挺著個大肚子,以竹竿挑起大布袋,四處化緣,瘋癲痴傻,卻機智靈敏的狀態,最引人側目!

 其實契此是個通曉陰陽天文,能預知吉凶,教人趨避的高人。他於後梁貞明三年在浙江奉化的岳林寺圓寂。身後留下一偈云:「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後人於是知道他是彌勒菩薩的應化身,並且在他的墓地建造了彌勒庵供奉。千百年以降,彌勒菩薩的形象便由此衍伸。

 《西遊記》第六十六回吳承恩寫了一首詩描述彌勒佛:「大耳橫頤方面相,肩查腹滿身軀胖。一腔春意喜盈盈,兩眼秋波光蕩蕩。敞袖飄然福氣多,芒鞋灑落精神壯。極樂場中第一尊,南無彌勒笑和尚。」可知明代一般世俗所認知的彌勒佛,乃是一尊富泰喜笑的和尚形象。

 故事中說道取經師徒四眾途經小雷音寺,遇到了妖怪。幾經折騰之後,方知那妖怪是彌勒佛座前司磬的黃眉童兒。當日三月三日彌勒佛因赴元始會,黃眉童兒便藉留守之便,偷拐了幾件寶貝,下凡假佛作怪,而所偷之物正是中國民間所熟識彌勒佛的大布袋。

 事實上,彌勒在梵文裡是「慈氏」的意思,生於古印度南天竺大婆羅門家族,皈依佛門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之後,授記他將繼釋迦牟尼佛之後遞補佛位,所以世人稱其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彌勒菩薩修練成道之後入兜率天內院,此處為《西遊記》所引用,卻將它改寫成太上老君的煉丹處。事實上,在佛經裡,彌勒菩薩目前所在的兜率內院是個修行的好處所,待兜率天壽四千歲滿,彌勒將再下生人間成佛度眾生,將光明引向人間。

 彌勒菩薩正統塑像是極為莊嚴肅穆的,其超脫凡俗、凝神入定的神情,正符合佛像悲天憫人、寶相莊嚴的宗教淑世情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