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雲(南昌大學四方藝術研究院院長)
識得此中滋味,
覓來無上清涼。
清代茶亭聯。識得茶裡滋味,才能尋覓到真正最高境界的清涼。聯中簡單運用佛家詞彙,講茶味,也道禪機。
禪宗視清涼境界為最高悟境,參悟生命的真諦後,才能得到真正的清涼。
唐宋禪寺僧侶體認到茶有澄神湛慮、暢心怡情、提神醒腦的功能,飲茶能使人進入平靜、和諧、專心、虔敬、清明的心靈境界,因此禪寺普遍設有茶堂。
禪的理趣結合了茶的特性,也進而提升了飲茶文化的水平。
茶性微苦,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清則上清矣。」從茶的苦後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產生多種聯想,幫助修習佛法的人在品茗時,品味人生,參破「苦諦」,獲無上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