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疑慮多大故宮進二階

 |2013.12.11
3737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環保署昨天召開外雙溪「大故宮計畫」環評初審,歷經兩小時討論,環評委員認為,全案對交通衝擊、邊坡土石、排水滯洪仍有疑慮,建議進入二階審查,增加民眾參與。國立故宮博物院祕書室主任王士聖指出,全世界都在擴建博物館,要展現國際級的氣勢,大故宮計畫勢在必行,進二階不一定是壞事,將會加緊腳步與居民溝通,並提出交通、環境衝擊對策,台灣的文化觀光發展不能等。

 隨著陸客開放,參觀故宮的遊客量,從九十七年二百二十四萬人次,達到一○一年四百三十六萬人次,今年預估會超過四百五十萬人次。王士聖強調,二千二百坪的空間,一天要接待一萬三千人,建館四十八年以來,設備、空間已明顯不足,七十萬件展品與日俱增,卻只能呈現三千件,擴建有其急迫與必要性。

 大故宮計畫位於台北士林外雙溪,以至善路畫分為「故宮院區」(十五點八公頃)與「故宮藝文園區」(四點八公頃),預計以六到八年時間,耗資二百二十億元擴建,估計產生六十七萬立方公尺土方,將分兩階段運往北投科技園區、台北港。

 三十八年前,故宮後山邊坡曾因山崩,導致三人喪命,加上東、西兩側又有土石流潛勢溪流,有淹水疑慮。故宮顧問團昨解釋,當年意外是在擴建修坡時,導致邊坡穩定失衡,經整治已多了擋土牆,距離新館基地有一百五十公尺,未來會加強監測與保護,確保安全;淹水方面,以極端氣候評估降雨量後,故宮地勢較高不致受到影響。

 不過環評委員吐槽,「報告文字很漂亮,卻看不懂在寫什麼。」環委認為,捷運環狀線尚未定案,將來上下班期間,自強隧道、中山北路將陷入八年的交通黑暗期,陽明山花季更難以想像,故宮對交通的評估恐怕太過樂觀。

 此外,位在「故宮院區」的新館,將設計地上四層樓入口意向,並比照法國羅浮宮,「向下開挖」三層樓當展覽廳,環評委員則不解「為何會把國寶放在較危險的地下展覽?」因此決議進入第二階段審查,建議釐清土石流、淹水及建築等五點問題,增辦民眾說明會,並「以民眾聽得懂的方式上網說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