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宜蘭弘法60周年--菩提幼苗 從教育扎根

妙熙 |2013.12.10
3401觀看次
字級
 慈愛幼稚園的三輪娃娃車。
 圖/妙顯
 小朋友精神飽滿地領取運動會優勝獎狀。
 星雲大師與兒童同樂。
 師生在溜滑梯合影。

星雲大師初到台灣時,大環境充滿政治壓迫的氛圍,即所謂的「白色恐怖」,談到活動、青年,就談虎色變。大師本著愛教護國之心,不畏險阻,開始籌組兒童班、慈愛幼稚園、文理補習班,鼓勵青年唱歌、弘法等,盼透過這些活動開啟民智,找到佛教突圍的施力點。

一九五三年,星雲大師到宜蘭弘法,正值台灣光復之初,很多人原先學的是日文,或因戰爭失學,光復後才開始學習中文,在大陸時期就有筆耕經驗的大師為了接引青年,協助他們提升中文素養,首先在佛教雜誌《菩提樹》、《人生雜誌》上撰文給青年閱讀,進而教他們如何寫作,當時約有七、八位青年透過寫日記的方式學習文章寫作。

追隨大師逾六十年的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回憶,「每天上班前,將寫好的日記放進佛前供桌抽屜裡,等師父忙完寺裡事務,才會取出日記,用心地以紅筆修改文句和標點符號,文末逐一寫下評語。等我下班到寺裡取回日記時,總是迫不及待地想看評語,那給予了我很大的鼓勵,逐漸培養出寫作興趣。」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慈容法師在日記裡寫下:「寺院就是我的家。」對那一段向大師學習的日子印象非常深刻,果真日後出家,追隨大師至今。

辦學 首重師資培育

大師把佛教的種子往下灑,不但為初、高中學生組織學生會;還為清寒子弟設立「光華文理補習班」,拜託在學校教書的信徒義務輔導英文、數學、理化等科目。自己也親自教古典文學,他選用《古今文選》、《古文觀止》等有國語注音的教材,像教育家鄭石岩教授就是當時的學生。

為讓青年能留在佛教好好發揮,大師心裡有了籌辦慈愛幼稚園的想法,但是辦幼稚園需要專業人才,為此,大師告訴當時仍在稅捐處上班的張慈惠(今慈惠法師),要送他到台中讀幼教的想法,慈惠法師毅然辭去優渥工作,和吳慈容(今慈容法師)、林慈菘三個人一起去攻讀幼教。

他們讀書的同時,宜蘭已如火如荼地興建幼稚園,慈惠法師學成後擔任第一任園長,他帶領老師們編教材、設計幼稚園的軟硬體設備,印象最深的是要做一座溜滑梯,必須給廠商尺寸,他為此傷神之際,想到宜蘭公園有一座滑梯,於是依樣畫葫蘆造了一座同樣的滑梯,因錯估了公園滑梯是大人都能使用的尺寸,結果變成一個龐然大物。

招生 助產士也投入

當時幼稚園只有兩間教室,但舉凡鞦韆、滑梯、浪馬等玩具一應俱全,甚至還設有小型動物園,養了猴子、兔子、松鼠、小鳥等,孩子愛來跟動物玩,也就不排斥上學。同時,也找來在通訊兵學校的楊錫銘、周廣猶來幫忙彩繪牆面,當時物資貧乏,每一次他們來,大師都會泡牛奶來招呼,可說是用心良苦。

慈惠法師說,當時宜蘭很保守,一般家庭也很清苦,父母認為小孩子沒必要在學前讀幼稚園,一開始招生相當辛苦。雷音寺裡有位郭愛老菩薩,是一名助產士,宜蘭哪裡有學齡前的小孩她都知道,於是就帶著老師們挨家挨戶去拜訪。「我們那時年輕很害羞,愛姑與街坊都熟,一去就要人家把戶口名簿拿出來,直接點名,那幾個能讀,幫忙招了很多學生。」慈惠法師表示。

慈愛幼稚園作出口碑後,最多曾招收到五、六百位學生,原本辦學的地點是宜蘭北門口,因不敷使用,又在南門的林家祖廟裡設分院,請尚未出家的慈容法師擔任園長。慈容法師說,「因為我們教學認真,經常推陳出新,每次出去比賽都得第一名,學生也就愈來愈多,盛極一時。」

青年教學賣力,大師也很認真管理幼稚園,常常是老師在課堂教學,大師在後面看,事後會告訴老師們哪裡還可以改進,學習大師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的精神,讓青年充滿為教服務的熱忱與衝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