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對布施的觀念,有富與貧、有與無、施與受的想法,總覺得貧窮的人需要接受布施,布施是施捨、給予與付出。
有一次,我看星雲大師的書,內容提到「無相布施」,就是無人我、無施捨,布施是與眾生結緣,眾生平等,布施不完全是給別人的,也是給自己。布施就是種善因,眾生好,自己才會好;好人緣、好品行都是布施積善,廣行陰德而來。布施無貧窮貴賤,無上下施受,是互惠互利的心靈工程。
《心經》中提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道盡了生命是一場空,這正是布施的思維,相互的施予,心存善念,不會因為布施而減少,布施無我,看淡一切,福報就在其中。
布施不限於有形的物質,一次溫暖的話語鼓勵,一個愛心的擁抱祝福,一場真心的關懷對話,帶給人提升的力量,都是無形的心靈布施。布施無我的真諦就是去除自我,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無私的奉獻,不去想回報、不去想施捨,有朝一日,正向的善果也會回向自己。
無形的心靈布施是寬恕,是感恩,也是放下。著名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因為反對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因為是重要政治犯,所以專門看守他的人就有三個人,這三個人對他皆不友好,曼德拉每天從冰冷海水裡撈海帶,用尖鎬和鐵鍬挖掘石灰石,在孤島中悲涼的服刑二十餘年。
一九九一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他在就職典禮上,恭敬的向這三個曾虐待他的看守人員致敬,曼德拉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牢獄艱苦的歲月給他磨練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苦難。曼德拉的寬大胸襟,讓這三個人無地自容,也讓在場觀禮的來賓肅然起敬。
他說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曼德拉對曾虐待他的人感恩與寬恕,這是最好的布施,原諒別人才會成就自己。「泰山不辭土壤,所以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所以成其深。」每當我對過往不愉快的事情難以忘懷時,總會想起曼德拉寬恕的精神與態度,讓自己重新出發。
布施無我,善待眾生,醫師視病猶親,教師視學生如自己的孩子,開車見行人如家人禮讓,廣施善緣,布施眾生,社會就會更溫馨與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