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為了讓小朋友具有競爭力,常常要求孩子功課名列前茅,卻忽略了品行,然而,一個品行不好的資優生,往往會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圖/彩虹樺樺
文/顏福南
許多父母為了讓小朋友具有競爭力,常常要求孩子功課名列前茅,卻忽略了品行,然而,一個品行不好的資優生,往往會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
有好成績,但沒有好品行作為處事的準則,不僅會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還可能成為社會的亂源。一名台大碩士畢業的張姓年輕人,瘋狂的殺了女友四十多刀,殘暴行徑令人唾棄,也自毀大好前程。這樣的人只有好成績,沒有好品行,做出讓父母傷痛的事情,豈是社會所能容忍?
最近食品安全問題讓社會大眾人心惶惶,這也是欠缺好品行、罔顧良心的事件,當企業只想賺錢,罔顧道德,社會怎麼會有溫暖和公理呢?好品行才有好事業,好事業造福人群,利益眾生,才能對社會做出貢獻。
在學校裡,我們要培養好的品行,看見師長、同學要懂得禮貌問候;與人相處要學習謙虛、關懷他人;說話有誠信,做事有條理;和同學一起合作,要學會分享、付出。在家裡,我們要孝順、體貼父母的辛勞,幫忙做家事,回答父母要客氣謙恭,照顧弟妹要有耐心,對待兄姐要尊敬有禮,這些都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擁有了好品行,會讓我們成為受歡迎的人,讓人喜歡和你相處,做事就容易成功。
許多成功的典範並非都是功課名列前茅的人,像著名的菜販陳樹菊女士,只有國小畢業,卻樂於助人,多年來共捐出了將近一千萬元協助兒童和孤兒,幫助學校創設圖書館,《富比士》雜誌將她選入亞洲慈善英雄人物,成為台灣具有影響力的人物。
知名導演李安也是很好的例子,他不喜歡讀書,一心一意只想當導演,大學聯考落榜兩次,後來進入國立台灣藝專鑽研電影戲劇。他初到美國時,曾經失業長達六年,在妻子的鼓舞支持下,力爭上游,終於榮獲三座奧斯卡金像獎及無數電影獎項,成為享譽國際的大導演。
品行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做人做事的最高指導原則,所以我們要涵養好品行,學習良好的品德價值,做一個心地善良、真實誠懇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