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父母 不怕死只怕過節

 |2013.12.07
115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唯一的孩子走了,父母心如刀割,即使多年過去仍無法放下,每逢過年,就是失獨家庭最悲傷的日子……這樣的新聞報導,時常出現在媒體版面上,網路甚至有專屬「失獨家庭」網頁,記載著許多記者採訪失獨父母講述悲劇如何發生,如何陷入絕望的心路歷程。

 有個「陳媽媽」的故事讀來心酸,她告訴記者,有一天接到來自杭州的電話,說兒子被送進醫院,當她和先生趕到醫院時,兒子當天就因突發心肌炎,搶救無效往生。

 陳媽媽說,她和爸爸兩人都是工人,為了獨子傾盡所有精力、金錢栽培,兒子也很爭氣,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時,以第一名成績考進杭州的公務機關,沒想到工作不到十個月,就撒手人寰,聽到消息時,陳媽媽感覺天快塌下來,頭髮在一夜之間全變白。

 兒子走後,她照例每個星期五晚上八點,到住家附近的公車站等,因為過去每到周末,兒子就會坐這班車回家,先生要拉她回家,她就對著先生又打又罵。而且,原本不會喝酒的她開始酗酒,醉了就摔碗筷、摔杯子。

 另一對失獨父母則說,「每逢節日,很多親戚朋友會打電話叫我們一起吃飯,我和先生卻早早關機。別人是過節,我們是躲『劫』。」看著別人開心過節,心裡就更不好受。另一位八年前喪夫、三年前喪子的母親,今年五十歲,當她知道唯一的外孫也走了,而她自己因糖尿病住院,才意識到以後連生病簽字的親人都沒有。

 集中養老走出傷痛

 還有一對失獨父母是女兒養到十六歲過世,當她說服自己想要挺著高齡再拚一個孩子時,她和先生必須先到街道計生部門辦一個「再生證」,沒想到在辦理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一句「孩子死了」,就讓她再度崩潰。讓她備受折磨的是,辦一張「再生證」要有十多個證明,證件沒下來,工作人員就不時來電詢問她:「準備生了嗎?」等於一次次將她的傷口撕開。

 過去曾有陸媒報導,失獨家庭對於養老,他們自己提出的建議是,希望建一所只容納失獨者的養老院,理由是在一般的養老院裡,會有子女在過年過節會把父母領回家,「我們看到,心裡肯定受不了。」一位失獨者說。

 但對此,有專家認為,失獨家庭為數不少,但由於大陸地廣分布較散,各省有各省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如果將失獨父母集中在一起,或許因為彼此有共同的遭遇,容易互相理解和溝通,但是彼此之間情緒感染,恐怕是更難從創傷中走出來。

 此外,根據網路調查,有近八成網友認為中國政府應推行失獨者家庭社會保險,六成網友認為應放寬對失獨者的領養條件,才有辦法解決失獨家庭的喪子及養老問題,《紐約時報》中文版則認為,「失獨家庭」的始作俑者,其實就是行之有年的「計畫生育」制度。

 但或許如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喬曉春的剖析,中國的計畫生育主要是因應當時的國情,目前亟需做的就是完善保障制度,「不論是對失獨家庭還是丁克家庭(即頂客族),政府應當做的,就是建立良好的養老制度和醫療保障制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