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昨天公布調查結果,發現零食類食品名實不符情形最嚴重。 圖/陳正興
【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消基會昨天公布於十一月隨機購買的十六樣包裝食品抽驗結果,發現多樣商品名不副實,其中又以零食類情況最嚴重,要求政府依法要求改正。
消基會秘書長雷立芬表示,這次抽驗以業者有無於包裝明顯處註明「口味」或「風味」作為判斷標準,結果發現:「p i n k y水蜜桃薄荷糖」沒有水蜜桃,「吉米吉台漁碼頭─紅蟳棒」沒有紅蟳,「盛香珍荔枝椰果」沒有荔枝,「滋露草苺巧克力」沒有草莓,「台灣尋味錄雞蛋布丁」沒有雞蛋,而甘百世製作的草莓巧克力棒甚至既無草莓,也沒有巧克力。
其次,消基會發現,乖乖QQ水果軟糖、陽光滋味穀香脆片—焦糖芭娜娜、北京香辣海鮮拉麵、中華水果豆花,以上四件樣品的品名字樣甚大,卻以極小的字體標示「口味」,質疑會混淆消費者。
飲品方面發現,「七星白葡萄氣泡香檳飲料」、「全國草莓調味保久牛乳」、「阿薩姆蘋果奶茶」、「家樂福水蜜桃果茶」這四件樣品包裝上都有「水果」字樣,卻沒有標示果汁含量,也沒有註明是屬「風味」或「口味」飲品,亦無任何水果添加物或果汁,質疑香精色素一大堆。
另外火鍋料如「桂冠蝦球」,內容物標示有魚漿、澱粉、花枝丁、蛋白液、糖、鹽、味醂、天然紅麴色素等,唯獨少了蝦,即使是蝦風味來源也看不出來,嚴重名不副實。
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九條規定,對於食品、食品添加物或食品用洗潔劑所為標示、宣傳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情形,如經查獲有上述情況,可依同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立即要求業者限期回收改正。
另外,對於在抽樣中發現不少產品添加食用色素的情況,雷立芬也提醒消費者,加工過程愈繁複、化學成分添加愈多的食品,可能對人體造成愈高負擔,建議選購成分單純的食品;而政府也應參考歐盟作法,要求在食品包裝上明確標示恐對兒童造成影響的警語,充分告知消費者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