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總統拜登(左)昨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時表示,兩國間的關係必須植基於互信。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大陸畫設東海區防空識別區,引發中日美之間僵冷的氣氛,美國副總統拜登昨天中午由日本抵達北京訪問。明顯可見,拜登此行不會是一趟輕鬆愉快的旅程,他在會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時表示,兩國間的關係必須植基於互信,習近平則對拜登表達了北京畫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基本立場。
大陸中央電視台昨晚報導,習近平昨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拜登時,重申了中國大陸針對台灣、西藏與東海防空區的基本立場。至於拜登是否對大陸畫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有所表態或說法,央視在報導中並未提及。
中國大陸上周宣布畫設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範圍涵蓋主權爭議不斷的釣魚台列島,引發美國、日本和南韓抗議。拜登前天在東京與日本領袖的會談聚焦這個議題。
美國國務院三日也提出「三不」政策,包括美國不承認ADIZ、中方不應該執行ADIZ、以及中方不應對飛越ADIZ但沒提供識別的航空器採取行動。
此外,外傳中方有意畫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白宮發言人卡尼三日在例行記者會指出,美國敦促中方不要執行ADIZ,「避免在區域其他地方採取類似行動」,並與日本、南韓建立互信機制,包括緊急溝通管道,處理中方最近宣示引發的危險,並降低緊張局勢。
對此,大陸對外喉舌英文《中國日報》以措詞強硬的社論對拜登澆冷水,挑明拜登如果只是重複美國政府在東海防空識別區的「錯誤與一面之詞」,那麼他在化解東海緊張這件事上不會有多少進展。
不過,拜登三日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時,拒絕日方提出的三項「抗中」要求,即發表共同聲明、共同呼籲中國必須撤回防空識別區,以及阻止民用航空公司向中國提交飛航計畫。
日本新聞網報導說,安倍與拜登會談一小時後臉色凝重步出會客室。美國嘴上高喊「美日同盟」,實際卻向著北京,讓安倍心裡不是滋味。據分析,拜登不願在見到習近平之前,在日本對中國指手畫腳,刺激中國。
大陸外交學院美國問題研究專家李海東認為,拜登訪華有著總結與前瞻的雙重意義,延續了中美高層對話頻密化、靈活化、機制化的趨勢,也意在承接明年兩國關係的發展,這反映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日趨成熟。
此外,拜登訪華時值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不久,外界普遍認為,拜登將深入了解中國新一輪改革方針。
去年二月,習近平曾以中國國家副主席身分赴美訪問,拜登幾近全程陪同。拜登昨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會談中表示,習近平為人坦誠,真誠能產生信任,而這是造成真正改變的基礎。有媒體認為,拜登此行或將充分利用與中國領導層結下的「老交情」,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