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今年六十三歲、人稱「韓國師」的韓鴻鐘,從小因興趣學習小法,三十多歲開始教授,近年從銀行退休後潛心研究,是台灣少數依照傳統教授「小法」的老師之一。他表示,雖然小法可在迎神廟會中看到,但隨著時代演進,小法原來的精神、意義,已與過往大不相同,加上現代人不願花時間深究,只學了皮毛,就依樣畫葫蘆的演法,常有錯誤產生,讓他感嘆「很難找到傳人」。
什麼是小法?韓鴻鐘指出,過去傳統廟會,民眾必須花錢請道士,因而演變出免費為廟會演法的「小法團」,由地方上自行教授子弟相關科儀,平日大家各有專職,只有在迎神廟會時,小法團跟在神轎後方,手中揮舞著令旗,或是敲打著鑼或鈸鈴等法器,口中並唱念咒語,「講神轎後方的『法仔鼓』,大家應該就知道了」。
他指出,雖然小法與道士都是為神明服務的人,但小法不必穿道士袍,也不必像道士一樣練究高深的法力,只憑著對信仰的堅持,四處免費演法。但如今小法已改變,多數都是專職,各寺廟要花錢才能請小法團,而且人數從過去的三到六人,演變為數十人,跟陣頭很像,也常傳出打架鬧事的情況。
小法是從大陸傳來,在台灣的起源地是台南,近十多年才陸續傳到外縣市,目前有烏頭與紅頭兩派,雖然遵照傳統教授的已相當少見,但韓鴻鐘仍堅持四處教授小法,弟子也是兼職,但必須遵守規矩。
韓鴻鐘表示,小法學習的科儀包括開光、賞兵、造橋過現、進錢補運、改蓮拜斗及栽花換斗等。他教授小法時會向弟子解釋科儀來由,希望弟子能潛心研修而精進,但一般人沒時間研究,而且無法靠小法營生,自然讓願意學的人更少,他覺得相當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