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詐騙猖獗,不少民眾接獲不明的手機連結,下載App後被騙。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手機詐騙日益猖獗,不少民眾接獲不明的手機連結,下載App後被騙,其中,因Line的使用人數眾多,警政署統計,近三個月已有六百多人受騙,大多是小額付費扣款,個案被騙約數千元。為了防止受害者報案,惡意程式更出現「變形」,可限制用戶撥打165、110等報案專線,民眾在危急時無法求救,問題層級將從金錢損失升高至人身安全。
警方指出,詐騙集團發出的訊息,首先要吸引手機使用者注意,讓對方好奇心驅使,點選連結,再依照網頁指示下載檔名為.apk 的手機應用軟體,進行詐騙。
「○○○,看著這些照片,好懷念以前的日子!」或是要你上網為他的寵物比賽按個讚,收到這樣的Line或簡訊,又叫得出手機使用者名字,許多民眾不疑有他,點了連結,手機就下載了惡意程式,詐騙集團以被害者的門號,透過小額支付,購買遊戲點數或虛擬貨幣,再變賣換取現金,消費金額就出現在被害人的電信帳單。惡意程式繼續發送簡訊至通訊錄中的聯絡人,尋找下個受害者。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要求電信業者,修改小額支付消費機制,過去收取簡訊認證碼確認消費,將改為「雙向回傳機制」。NCC通訊營管處簡任技正梁溫馨表示,已邀集業者召開多次會議,將「收簡訊」確認消費方式,增加由民眾自己「發簡訊」確認為本人消費。
至於遭詐騙的民眾,不繳交帳單金額可能被限制發話、停話、斷話、甚至加滯納金,梁溫馨指出,民眾只要持有報案三聯單,電信業者不得因民眾不繳「被騙金額」而影響通訊。
防駭App上架 免費使用90天
一款「Call Saver APP防駭通」日前也在Android的Google Play商店上架,供民眾免費使用九十天。
「Call Saver APP防駭通」團隊表示,手機登入臉書時,業者會寄送認證碼簡訊確認是否為本人,這類合法App會自動攔截認證碼幫民眾確認,還可偵測手機內哪些App具有小額支付、電話錄音、通訊錄權限,提醒民眾注意或移除不必要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