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妳哥哥嗎?他阿達阿達的耶!」面對同學不屑的眼光與嘲弄的質疑,小塵的妹妹大聲而篤定地回答:「對!他是我哥哥。」隨後,挺起胸膛的塵妹,收拾好自己的書包,牽起哥哥的手,走出教室,離開校園。
廿一歲的小塵,是中度智障又過動的孩子,目前是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博愛發展中心清潔隊學員。幾年前,塵妹還在讀小學時,有一次塵媽帶著小塵到學校接妹妹回家,面對同學的疑問,妹妹回給同學這樣的答案,媽媽卻一路流著淚,跟在兄妹倆後面走回家。
小塵出生後,成長速度一直比別的孩子緩慢許多,直到一歲七個月,醫生才下了一個五雷轟頂的結論:「他可能一輩子都這樣,需要人照顧!」但小塵媽媽不肯放棄,她要孩子能站起來!
家有心智障礙兒的父母,面對永無康復希望的孩子,常心生恐懼而不願再繼續生孩子,但塵媽在當義工家長時,卻不斷鼓勵其他同病相憐的家長「要繼續生」。她以自己為例,小塵之後,又生了一個妹妹、兩個弟弟,全部都很健康。
手足一多,該如何培養手足接納這個智障哥哥,塵媽有一籮筐的故事。小塵與妹妹相差六歲,當他在國小讀啟智班時,媽媽是全陪,因此妹妹幾乎是在啟智班的氛圍下進行「胎教」。說也奇怪,兄妹倆似乎真有心電感應,妹妹才一歲多牙牙學語,就已是哥哥小塵的翻譯了。
之後出生的大弟,個性較沉默,不太和小塵玩,不過當爺爺中風,爸媽無暇照顧孩子們時,小塵在家鬧情緒,還虧得大弟拉著小塵出門散步,走了一個半小時,才把情緒發洩完畢。兄弟倆回家後,媽媽發現,大弟整個手臂都被小塵捏得瘀青發紫。
小弟在讀小學時,每兩年換一次班級,他總會帶著哥哥小塵參加班級聚會,同學沒有一個不認識小塵哥哥。有一次,哥哥在啟智學校被欺負,校慶時,妹妹帶著兩個弟弟一起到學校,告訴小塵的同學:「你們以後不可以再欺負我哥哥,不然我們三個人都會找你們算帳!」
媽媽說,其實他們彼此在家時,也會吵吵鬧鬧,但從小媽媽就對其他手足耳提面命,讓他們了解哥哥因為生病,所以才會過動、破壞力強。
當哥哥把小弟心愛的東西弄壞了,塵媽會先擁抱著小弟,對他說:「媽媽替哥哥向你道歉,希望你原諒他;如果哥哥自己能選擇,他也希望和我們一樣健健康康的。我了解你的委曲,你可以生氣,也可以打他、罵他,但千萬不要怨他、恨他。」當媽媽安撫好小弟,再花一個小時去訓小塵,往往到後來,是小弟出面為哥哥求情呢。
面對這群窩心的孩子,小塵媽媽說:「擁有智障的孩子,不全然是不幸或辛苦,因為我在其他方面的收穫非常多。」
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興建「第一家園」,發起「萬人堆砌善行磚」活動。
劃撥捐款帳號○五一七五二七一,洽詢電話(○二)二七二二四一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