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色彩斑斕的古民居、蔥蔥鬱鬱的森林、碧波盪漾的溪澗,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幅美麗圖畫,福建省泉港區樟腳村原名「東坑」,因為村口有一株七百多年的大樟樹,改名叫「樟腳村」,「只可惜,這棵大樟樹沒能保得下來。」村委會老主任蕭聯興說。
當年老樟樹有著四人合抱的軀幹,遮天蔽日的綠葉,總是散發著蓬勃生機,令人神往振奮,自然而然地成為村裡人聚集議事之所。「我們村的孩子更是把它當成了『遊樂園』,幾乎天天都要到那裡玩,記得光是那樹洞就可以藏下十多個人呢。」但是,這棵人人熱愛的「祖宗樹」卻在一九六六年被砍倒,送到山外造船去了。「那年我已經十二歲了,所以記得很清楚,全村人沒有一個願意動手砍樹,最後是從外面請人來做這事的。因為樹太大,板質又好,並且只能用手工,所以,那些人在村口整整折騰了三個多月,累得半死還經常被我們這些小孩子砸土塊。」幸運的是,位於惠安、泉港、仙遊三縣區交界處的樟腳村當年還是過於偏僻了,運輸不便使得其他八千多畝山林免於被砍伐。二○○○年前後,各地為提高經濟效益推廣「速生林」,也不斷有各種各樣的人找來,想以各種各樣的條件開發這些山林,但統統被回絕。「為此得罪了不少人,但我們都不動搖。這速生林種下去,地表會被汙染,地力會被破壞,土地會板結,水也會被消耗完,可能二十年後就啥也不長了,我們留什麼給子孫?」
觀光致富村人回流
因著這樣的堅持,現在的樟腳村,山是青的,水是清的,空氣是清新的,即便是酷暑難耐的天氣,走進村裡,也感覺一身清爽。二○○五年春天,有記者偶然到樟腳村,一進村就被眼前景象打動。專題報導刊出後,攝影師也隨風而動,許多美麗的照片很快地就刊登於國內外刊物、網站,還榮獲一系列大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村開始出現一股「探索熱」。
目前,樟腳村鄉村休閒旅遊被列為泉港區旅遊休閒業「十大項目」之一,也是泉州市重點推薦的八條鄉村路線之一,每年前來旅行的遊客已超過萬人,但是讓村民高興的是,早年離村外出的人,尤其是年輕人不斷回流,村子裡增加了近四百棟新樓房、新住宅,古村落全新生活於焉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