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多少興亡事?最後也都落了個「斜暉脈脈水悠悠」。
到底什麼才是永恆的呢?難道永恆的,只是日月星辰、風聲和水聲?
我常想,日月星辰、風聲水聲,看盡了紅塵滄桑,如果有心,怕也會斑剝蒼老吧!
最近的一次有感地震,讓我想起了九二一大地震,那曾經滿目瘡痍,經過積極重建以後,就像浴火鳳凰重生一般,反而更加的美麗。那是因為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結果。但是,也並非處處都有新風貌,有些地方保留作為歷史的見證,讓人怵目驚心,能逃過劫難,算是邀天之幸。有些則因為種種因素,依舊殘敗破落,宛如存留在天地間的一滴淚。不過是經歷了一次大地震,就讓我們有許多的揣測和懷想。那麼,六朝金粉呢?歷代興亡呢?應該有太多不忍卒說的苦痛吧。
我讀黃景仁的〈秦淮〉:淒涼苔蘚掩金釵,無復笙歌動六街。 回首南朝無限事,杜鵑聲裡過秦淮。
大意是,淒清寒涼的苔蘚下,掩埋了昔日的金釵,不再有喧鬧的笙歌在繁華的街道上響起。回顧南朝古都的種種興亡事,只聽到哀傷的杜鵑聲,在哀戚的啼叫中,小船緩緩地駛過了秦淮河。
南朝時,金陵一派繁華興盛,以為那就是永恆。秦淮河畔,更是燈紅酒綠,衣香鬢影,笙歌作響。可是如今也只剩下空寂和蕭條,唯聞杜鵑悲啼了。今昔相較,繁華已成過去,早被衰敗所取代。懷古而嘆今,我們又從這其中,得到了怎樣的省思和智慧?
若能真正以史為殷鑑,又為什麼悲劇仍會重演?是人類太愚昧了嗎?還是太健忘了呢?
沒有痛定思痛,我們很難得到真正的教訓;若還心存僥倖,以為可以矇混過關,天意又豈能違逆?在不斷流逝的歲月之河裡,你可曾學到了什麼?斜暉脈脈水悠悠,為什麼我讀來,總是淒涼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