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髮機器人輔助植髮可提高取髮的準確度,減低對毛囊的傷害、縮短摘取時間,可大幅提升毛囊的存活率。圖/雙和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新北市報導】傳統植髮手術,會在後枕部留下疤痕,或讓毛囊遭到破壞。皮膚科醫師指出,「植髮機器人」不但減少人為破壞的機率,且可順應病人髮流等特性,提高植髮成功率。
二十八歲謝先生,兩年前發現前額兩側的髮線明顯往後,被女友開玩笑「未老先禿」,近來論及婚嫁,女友還語帶哀怨地說:「難道我真的要嫁給一個禿頭老公?」讓他決定及早正視禿髮危機。在塗抹生髮水不見成效後,接受雙和醫院「植髮機器人」治療,成功補齊頂上懸空的部位,給「準老婆」一個意外的驚喜。
皮膚科主任李婉若表示,「植髮機器人」是利用自動機器手臂取髮,取髮部位為患者的後腦勺毛髮茂密處,不但毛囊的存活率高、截斷率大幅下降,還可縮短植髮時間、提高病人的舒適度。
李婉若說,植髮機器人使用鈍針深入擷取毛囊,可減少毛囊的切斷率,鈍針可深入四m m,幾乎是整株毛囊的深度,可不費力地將毛囊完全分離出來,減少對毛囊的傷害,增加毛囊存活率。
她強調,機器人的鑽取系統設計,可讓取得的毛囊保有適量的脂肪組織,在毛囊周圍形成保護層,使其不易在植髮過程中被捏傷,且可保持濕潤,不會乾死。植髮機器人除了運用於掉髮、髮線後移、頭髮稀疏等治療,還可運用於眉毛、鬍鬚、鬢角、女性髮線美容等方面。
皮膚科醫師曾德朋指出,雄性禿是造成禿髮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受到雄性荷爾蒙影響,在設定植髮療程時,須考量病人的年齡等因素,預估其未來整個髮量的變化,以進行髮量挪移。植髮需採漸進式,不能一次將健康毛囊取出移植,以免未來需要補強時,變成「無髮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