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是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被暗殺後第三天,遺孀賈桂琳(中)帶著女兒卡洛琳、兒子約翰,在華府望著甘迺迪的靈柩,站在她身旁的是甘迺迪的弟弟羅伯‧甘迺迪(右)與愛德華‧甘迺迪(左)。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本月二十二日是甘迺迪總統遇刺五十周年紀念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夫人蜜雪兒將在今天到阿靈頓國家公墓拜謁他的墓地,前總統柯林頓與前國務卿希拉蕊也將隨行。
當天在甘迺迪的墓地將舉行紀念儀式,稍後歐巴馬主持年度的總統自由勳章頒發典禮,進一步發揚甘迺迪遺留下來的傳統,這是美國政府頒給平民的最高榮譽。該勳章於一九四五年由杜魯門設立,原是表揚在二戰有貢獻的人,甘迺迪在一九六三年把頒獎制度現代化。
相關紀錄片今年便達數十種
甘迺迪任總統兩年就被暗殺,但經過五十年,美國民眾依然認為他是表現最好的當代總統。蓋洛普新的民調顯示,百分之七十四受訪者認為,甘迺迪將是美國歷史上表現傑出或高於平均水準的總統。
甘迺迪遺留給世人美好形象,至今依然有政治影響力,因此,在五十年後的今天,美國政治領袖們全都試圖透過紀念活動與他連結,連帶提升自己的地位。不過,半世紀前遇刺案的重重謎團依然有待破解。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鬧市區,遭遇槍擊受了致命傷,去世時只有四十六歲,震驚世界。美國當局認定謀殺總統的唯一凶手是奧斯華,然而奧斯華二十四日竟也遭刺殺,全美再次譁然。由於調查線索中斷,甘迺迪遇刺案遂成歷史懸案。
全美各大圖書出版商在此刻推出了眾多有關甘迺迪及遇刺案的書籍,美國各個主流電視台也開始在黃金時間播放甘迺迪的生平及各界人士對遇刺案的回憶或分析。
女兒出使日本支撐家族門面
美國紀錄片和電影發行商也瞄準甘迺迪遇刺紀念熱潮,有關的紀錄片今年便推出了數十種之多,好萊塢推出名為《帕克蘭醫院》的電影,描述甘迺迪最後一刻在醫院接受搶救等場景。一九九一年的著名電影《刺殺甘迺迪》則推出紀念版。
很多當年的現場目擊者都垂垂老矣,其中不少人受訪時表示,甘迺迪遇刺「如同昨天才發生」,「一切依然如此清晰」。
甘迺迪家族命運多舛,甘迺迪的哥哥小約瑟夫‧甘迺迪一九四四年執行空軍任務時墜機死亡,年僅二十九歲;弟弟羅伯特‧甘迺迪一九六八年遇刺身亡,年僅四十二歲;甘迺迪唯一的兒子也在一九九九年的空難中喪生,年僅三十八歲。
甘迺迪目前唯一仍在世的孩子卡洛琳‧甘迺迪前不久出任美國駐日本大使,算是勉強支撐甘迺迪家族日漸落寞的門面。
由於甘迺迪遇刺案背後的諸多歷史真相無法還原,因而美國民眾至今對甘迺迪案依然眾說紛紜。根據美國各大民調機構本月所做的調查,多數美國人依然認為奧斯華不是唯一凶手;幕後真凶另有其人,基於各種考量出爐的「陰謀論」層出不窮。
美國國務卿柯瑞稍早前在受訪時也表示,他本人對奧斯華獨自行凶的判斷「高度懷疑」,從而成為公開質疑甘迺迪遇刺官方調查的最高級別美國現任官員。
根據蓋洛普十五日的民調,受訪者傾向認定的行刺甘迺迪幕後真凶分別是黑手黨(百分之十三)、美國政府機構(百分之十三)和中央情報局CIA(百分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