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環境品質需要大家的愛護

執筆人:漢寶德總統府資政非報系 |2013.11.15
658觀看次
字級

 多年來,台北已被認為世上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但是我實在難以回答一個問題:台北市容為什麼還是這麼亂呢?這幾乎是外國來此旅遊的人共同的問題。

 其實這個亂,並不只是視覺上的。我住在台北的一條大街上,走在路上總有不安心的感覺。進入老年,這個感覺愈明顯了。原因有兩點:其一,走在騎樓下,地面永遠是高高低低,要相當注意才不會跌傷。近年來雖把高差改為斜坡,地面又重新砌過,但仍然如同碎錦裝,沒有安全平整的感覺。其二,是機車在人行道上停車。雖說不准在上面行駛,但用腦筋想想,不行駛又如何可以停得進去呢?這不是掩耳盜鈴嗎?



 說到這裡,我不能不接觸到一個會令世人不解的問題:為什麼台北市是世上機車最多的城市呢?大街小巷,機車都擠得滿滿的。有些窄巷,原本應是安靜、溫馨的,可是經機車往來並停駐,連步行都感覺困難了。這是一種什麼現象?難道台灣人特別喜歡機車嗎?



 在現代生活中,機車是轎車出現之前的代步的工具。由於體積小,使用輕便,不需大馬路,代替更早期的自行車,是發展初期的國家所使用的。台灣的經濟發展早已超過了這個階段,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汽車了,但機車的數量卻不見減少,反而有增加的現象。有些人家買了汽車,卻捨不得丟掉機車,反而再買兩部,供不易停車處使用。這似乎是自然的現象,然而為什麼歐美都把機車忘掉,連中國大陸城市裡也見不到機車呢?我知道在歐美,機車只有在類似賽車的場合中才用得到。至於大陸,我曾於幾年前往訪時問過一位官員,他們表示機車是不准進城的。



 原來如此!台灣為什麼如此普遍的使用機車?完全是為了市民們自己的方便。台灣是華人社會中最民主的地區,因此民族性也得到最高的發揮的自由。機車在城市中會造成環境的混亂與空氣汙染,可是市民選擇自己生活中的便利,至於對城市環境的衝擊,那是政府的事。對大眾造成的不便,只好委屈一點了。政府在民主的氛圍中,也認為不應該約束市民的自由。因此,台灣所特有的紊亂感就產生了。



 機車只是一例,最嚴重的是建築物的違章加建。這是盡人皆知的台灣現象。一座座大樓的正面都有陽台與屋頂的加建。只有近年來的高價位與大坪數的豪宅大廈,在合約的約束下,才不准住戶隨意加建。台灣各城市的奇觀是有了特高大廈之後,在高空向下俯視的景觀,只要有二、三十層的高度,俯視市區的屋頂,所看到的是五顏六色的屋頂加蓋,如同地毯樣的一層覆蓋物。這是在世界任何文明的城市所看不到的。台灣的市民怎麼可能滿足於這種難民式的生活環境?



 缺乏美感素質當然是一個根本問題,但市民們以自我為中心,享受「民主」的權利,不考慮全體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問題。想想看,哪一個國家對違章建築如此縱容?我曾照過台北市區的一些違章的相片,外國朋友很訝異,為什麼台灣這樣富有的國家,居然沒有鄰人對此提出抗議!道理很簡單,大家人同此心,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因為有機會他也會這樣做。何況他並不覺得難看!連政府的官員都這麼想,即使有法律有誰會去執行?



 可想而知,市民們可以接受過量機車所造成的混亂而不以為怪。因為我們的民族性只想到自己,不知道在民主社會中做一個公民需要有考慮他人的修養。我們不知道犧牲一些小我的便利,成全眾人的理想,才是現代民主社會的常規。公寓的住戶在搭建違章時根本不知道這座建築的外貌是眾多住戶選擇居住其中的條件之一。他覺得陽台是他自己的,可以自由運用。哪裡把走在大街上的民眾的觀感放在眼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