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小紅豆(化名)是位腦性麻痺兒,大動作的控制能力不好,例如翻身、站立、坐著、行走等都比一般小孩緩慢,同時出現抓、握、操作、兩手協調動作不良,臉部表情、發聲控制、餵食吞嚥困難、語言發展遲緩,時流口水。
腦性麻痺主要是懷孕時、出生後或生產時腦部受到傷害,患者會產生功能障礙,由於傷害的位置不同,許多患者會有感官發展及平衡力不佳、智力、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及學習能力障礙。
中醫治療腦性麻痺在於調整體質,唯有改變體質才是治本。因腦性麻痺源於腦傷,開給小紅豆科學中藥粉和水煎藥,以疏經活血的藥物占多數,並配合針灸。
一、頭皮針:選用運動區、感覺區、暈聽區、語言區、平衡區。因所有經絡都匯聚在頭,頭皮針對於臟腑器官功能的調整,及神經系統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病程短、年齡小、治療時間愈早,效果愈好。
二、體針:上肢癱瘓針肩腢、曲池、手三里、外關、中渚、後谿,下肢癱瘓針環跳、秩邊、風市、陽陵泉、絕骨、丘墟、崑崙。
中醫對腦性麻痺兒的建議如下:‧睡得不好、喜歡趴著睡、手足心熱表示有食積,建議睡前不要吃東西,否則導致消化不良使食積加重,進而成痰、濕、熱。‧吃補常會吃出問題,如綜合維他命導致頭痛及鈣片使頸部僵硬。‧少吃糖果、餅乾、巧克力、奶製品(如羊奶、起士乳酪、牛奶),因為不易消化、熱量高易生痰火。‧少吃五穀粉、米精、麥精、黑棗精,因為濃縮成精後,會導致頭脹痛、煩躁不安。‧不宜吃大蒜、韭菜、蔥,韭菜不好消化且燥熱,大蒜有小毒且辛辣。‧人參、粉光參、參鬚、當歸、黃耆不可亂吃,補藥要慎用。
(作者為台中市沙鹿區同濟堂中醫聯合診所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