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制將有重大變革,現行大學修業年限四年、要修畢一百二十八個學分的規定將鬆綁,教育部規畫,每學年增加「第三學期」,讓大學生暑假也可修課,但每學分要上兩小時,只要修完學分就能畢業;最快明年完成修正草案,立院三讀通過後,未來程度好的學生,可望三年就能畢業。
或許我資質駑鈍,但我認真學習,務必充實自己,在大學每學期能夠僥倖獲得「書卷獎」,但一個學期修個十幾科目,確實已讓我頗感吃力,若為了提前畢業,可見學習會是多麼囫圇吞棗,還能鑽研、精進課業嗎?我高度存疑。
大學學習並不是只有求取學分罷了,還包括志願服務學習、同儕互動、師生傳道授業解惑的學習歷程、生活態度與生活經驗的輔導與體驗等等,都是人生必修的學分。
社會各界及大學老師們每每批評現在大學生的素質低落,但是當我知道同學的學業成績,總是很難看到素質低落的情形,因為大家的成績都很好呀!學生素質怎會日漸低落呢?
老師們「慈悲為懷」,多不捨嚴管勤教,打學業分數時不忍給難堪的低分,以致大學生取得學分數並不困難,學生如果不能清楚明瞭自己的程度,一味追求學分及格,即使三年內順利畢業,實際沒學到什麼,其實是可惜的事。
當大眾都感嘆現在的大學生素質愈來愈差時,大學生應該檢討價值觀和學習態度,提升自己的程度,達到應有的水平,不該只求畢業就好。
當學生有優秀或特殊的學習表現、學科或學藝競賽成績時,各校可以聘請專家學者組成甄選、鑑別小組,在嚴格的控管之下,建立更有空間的自主性、彈性,讓這些學生提前畢業,即是個可以討論的議題;硬性規定四年修業年限,對秉賦優異的學生而言,的確不盡公平、合理。
修業年限鬆綁,必須加以管理約束,否則不必努力也能畢業,空有大學學歷卻缺乏實際能力,大學生素質如何提升呢?
李又青(花蓮縣/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