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觀念平台》王洪懷 拾荒王傳奇

沙堅恆 |2006.12.09
537觀看次
字級

在各種商戰中,機遇非常重要,做生意的沒有不懂這個道理。機遇總是光顧有準備的人,中國瀋陽撿破爛維生的王洪懷,就是靠著撿易開罐賺了數百萬人民幣,被尊稱為「拾荒王」, 成為商戰中的經典案例。

案例背景

王洪懷出身瀋陽,是一家國營儀錶公司的銷售科長。在大陸計畫經濟年代,銷售科長每年只需到處開會,被客戶請吃、請喝,生活無憂無慮。王洪懷看到廣州的同行紛紛辭職做生意賺大錢,他也跟進,但因不懂市場,做啥賠啥,沒幾個月便把手裡的錢賠個精光,還欠下近萬元人民幣的債務。這些錢都是向親朋好友借的,家裡兄弟三個加上父母一家五口人,住在一間十坪不到的小屋裡。如今落得如此下場,王洪懷差一點瘋了。

為了一家生活,在萬般無奈之下,他開始撿破爛,拾來的物品往收購站賣就有錢拿,每天掙幾塊錢維持生活。然而在中國誰會看得起拾破爛的?走在大街上沒人正眼瞧,左鄰右舍、過去的同事,都投以鄙夷的眼光。母親也苦苦哀求他不要幹。但,他對母親說:「我只有幹這個不賠。如果你們怕丟臉,就當沒我這兒子。」因此,每天還是騎個破車,穿破棉襖腰繫麻繩,背著麻袋滿瀋陽大街上轉。

當過銷售科長的王洪懷想到,光靠拾破爛只能夠溫飽,發不了財,於是開始琢磨探尋,得知最後是賣給有需要的廠家。

當年易開罐在大陸是稀罕物,他花了六百元人民幣在市金屬研究所做了化驗。化驗結果出來了,這是一種很貴重的鋁鎂合金!當時市場上的鋁錠價格,每噸在一萬四千元至一萬八千元之間,每個空易開罐重十八點五克,五萬四千個就是一噸,這樣算下來,賣熔化後的材料比直接賣易開罐要多賺六、七倍錢,他決定回收易開罐熔煉。    

回到家裡,王洪懷寫了許多紙條,收罐頭瓶四分一個。騎著自行車見一個拾破爛的就給一張。這些拾破爛的就把這個罐頭瓶留下了,沒過一星期,全都給他送來了。可把他難住了,手裡只有四百元,收了一萬個就沒錢了,他還不敢說沒錢,口稱沒地方,讓大家推回去,等他找到地方存再送來。

把人打發走後,他就把罐頭瓶一個個拿起來看,照著標簽上留下地址一個個地寫信,問人家要不要空瓶,幾天後收到「都要」的回信,還請他去面談。他選了一家最近的罐頭廠,那家廠一年要七百萬個,現金交易。他先把手裡的一萬個賣了換來一千元。收了再賣,一年下來賣了九百萬個罐頭瓶,淨賺二百多萬元,那個年代,這是天文數字。

一般人眼中,拾破爛的一定是窮人,想靠拾破爛成為百萬富翁,是近乎天方夜譚。可是,王洪懷真做到了。 一個收破爛的人,能夠想到不僅是拾,還要改造拾來的東西,這已是不簡單了。改造之後送到科研機構去化驗,更是具有了專業眼光。至於六百元的化驗費,得拾多少個易開罐才賺得回來喲,一般的拾荒者是絕對捨不得的,這就是投資者和打工者的區別。雖然是拾荒,卻少有窮人心態,敢想敢做,而且有一套巧妙的辦法,這種人,不管他眼下的處境怎樣,興旺發達那只是遲早的事。

荷包滿滿的王洪懷,後來大家看這行賺錢都來做,王洪懷反而不幹了,和朋友們一起商量著,出資辦起全中國第一家民營的民間藝術研究院。雖然剛剛起步,但他準備再次發揮拾荒「化腐朽為神奇」的精神,把中國最具民間特色藝術集中起來,讓民間藝術成為一個派系,一個產業,打入國際市場。

案例之四十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