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花東最大的布袋戲團「掌中戲劇團」負責人何石吉,回憶起當初只是為了討生活,懵懵懂懂進入掌中戲世界,從此無法自拔,竟然一晃已過四十一年。
文化部推動「後山容顏」活動,邀請民眾暢談自己的故事,掌中戲民俗技藝團負責人何石吉,邊談邊以最擅長的布袋戲輔助,不時加入特有音效,相當討喜。
何石吉師承「五洲派」黃海岱一脈,有二十多名徒弟。他說,幼年因家境不好失學,小學時就為了分擔家計出外找工作,也曾在自家的歌仔戲團演過戲,覺得沒有興趣,「那時候最熱門的就是布袋戲,我姊夫就在布袋戲團工作,心想先擋一陣子,結果一下子就過了四十一年。」
「沒讀書做什麼真的都很辛苦!」何石吉說,演布袋戲也要背台詞,但他別說背劇本,連看懂都有問題,別人看兩、三次就搞定,他卻要反覆聽錄音帶才能熟背,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
何石吉回憶當學徒時,為了讓布袋戲偶操控自如,手指頭經常磨破流血或長水泡,一雙手滿滿都是老繭。
何石吉說,以前劇團都以廟會酬神活動為主,如今演出機會減少,許多劇團都結束了,他卻堅持做下去,甚至台北都有人找上門。現在有的團體已經以錄音代替真人口白,以求專心操控戲偶,但何石吉堅持真人發音,「這樣才對得起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