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成年禮昨在台北孔廟舉行,外籍生穿著傳統古服體驗古禮,還結成鼓陣擊鼓。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北市民政局與國際扶輪社合作,昨天在台北市孔廟舉辦「國際成年禮」,來自二十四國的一百三十位禮生,全程依循古禮著唐裝,進行綾桌腳、戴冠及笄等儀式,象徵青年的成長蛻變,外籍交換學生都說很新鮮、有趣。
國際扶輪社自民國九十六年至一○一年,都在北市孔廟舉辦「國際成年禮」,今年有八十七位來自二十四國的交換學生,以及四十三位社區、社會弱勢團體青少年參與。
禮生循古禮著唐裝,穿過黌門、禮門,並以金盆水泉洗手(象徵洗滌舊習)、進行綾桌腳(象徵謙遜、忍耐及蛻變),並由禮生父母或寄宿家庭父母,為禮生進行戴冠及笄等儀式,透過傳統古禮,讓禮生了解成年的意義與責任。
為讓外籍交換學生深入了解台灣在地文化及民俗特色,典禮另安排大龍國小佾舞演出,以及外籍生下場表演「舞龍舞獅」、「鼓陣」、「電音三太子」以及中國功夫、扇旗舞。
十七歲的美國交換學生莎莉‧波普(Sally Pope)說,來台三個多月,每天都學到新事物;美國沒有成年禮,參加成年禮很有趣,又能體驗中華文化,她也取了中文姓名「方世琪」。
十六歲的德國交換學生路易莎‧普麗格(Luisa Pleger)說,台灣成年禮比德國盛大,內容貫通古今,是有趣又難得的經驗;她來台兩個多月,發現台灣人很和善,願意幫助陌生人,與原先想像亞洲人較保守不同。
擔任寄宿家庭的蔣本芝,全家五口陪寄宿的法國學生參加成年禮。她說,交換學生參加成年禮體驗中華文化,是很好的活動;家裡接待交換學生,讓她的小孩也學到人際互動和國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