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國小學童參加「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展現英文學習成果。圖/陳再興
【本報台北訊】台東縣紅葉國小的小朋友,不僅少棒成績揚名國際,學英語成績也紅不讓,昨天上午到台北「落」英文。該校是全國唯一只上半天課的小學,學生下午都在打棒球,當地沒有補習班,也沒有家庭作業,學生照樣學好英文,這學期參加台東縣英語篩檢測驗,通過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三。
紅葉國小是台東縣九所參加英語實驗方案的偏鄉小學之一,該計畫由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與台東縣政府合作,上課不趕進度,「教到會」比「教到完」重要。參與計畫的台東大學助理教授蔡佩玲說,老師教學時掌握「學會」的原則,偏鄉學童就不再是「棄英族」。
紅葉國小英語老師林若蕎說,紅葉國小發展棒球,校內轉學生多,一到新學校要適應環境,學習表現自然沒有其他學生好,再加上當地沒有安親班、補習班,很多隔代教養、外配家長也沒時間指導作業,「造成學童畢業時,學了四年英文,字母A到Z都背不出來」。
林若蕎表示,實驗專案沒有進度,一班約十名學生,可以照顧到每個人的學習程度,並配合學習單,檢視學生學習成效,讓學生在教室就學完課程,現在學生還敢跟外國人說話,對向來排斥英語的山區孩子來說,確實是一大進步。
不久前全校四、五、六年級學生參加英語篩檢測驗後,只有三人沒通過,其中一個是特教生,兩個是轉學生,這代表絕大多數學生英語能力都達標,不必接受補救教學。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陳超明表示,傳統的趕進度教學方法,學習永遠是在補習班、安親班或家教中完成,偏鄉弱勢孩子沒這些資源,常因跟不上進度就放棄學英文。在台東推動「教會比教完重要」的實驗方案證明,偏鄉孩子也可以把英文學好。他建議教育部在調整十二年國教課綱時,應該以「能力」為指標,只要在課堂把學生教會,就不必每年編十幾億經費做補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