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日誌》劇照,描述緬甸僑生為在台生存,必須到工地打工。
圖/李永超提供
【本報台北訊】緬甸華僑李永超拍攝僑生在台灣的奮鬥故事《天堂日誌》,日前抱回華人金僑獎冠軍二十萬元獎金。此片零製作費,且僅用手機拍了四個工作天、前後不到八個小時。事實上,他去年獲得文化部微電影大賽銀獎的作品《華新街》,拿到獎金六萬元,也僅耗資五千元製作。
李永超的「製片團隊」只有他一人,《天堂日誌》除了請同鄉好友演出男主角,他身兼導演、攝影、後製,沒錢買專業攝影器材,便就地取材用他的hTC手機試拍,意外發現畫質不錯,影片還獲得大獎肯定。
《天堂日誌》描述一名緬甸華僑離鄉背井在台打拚的故事,影片雖只有六分鐘,男主角的旁白貫穿全片,詳實描述出異鄉人在台奮鬥的辛酸。
李永超表示,劇情參考自己和身邊同鄉的故事,片中男主角在餐廳廚房炒菜、到工地打工,都是他高中畢業來台的親身經歷。他不諱言,許多緬甸僑生都是國共內戰時期,被遺留在泰緬邊境的孤軍後裔,來台讀書打工,除養活自己外還要寄錢回家,不少人最後都因經濟壓力被迫休學,過著非法打工的生活。
李永超也不例外,大四從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休學,打工賺錢外,更想追尋拍片夢想。他也沒有否認部分原因是無法從成績得到肯定,「學校失敗了,就要從其他地方補回來。」
這幾年陸續擔任攝影助理和電視台攝影記者,現在則是幫朋友接案拍片,薪水只能餬口,不過他仍堅持要拍片。李永超說,多數僑生來台前雖不富有,但「也都是家中的寶」,他去年終於領到身分證,比只能非法打工的同鄉幸運許多,因此想為弱勢者做些什麼。「希望大家看了電影能感動並反思,也喚醒有關單位對弱勢的重視。」
李永超以hTC執行長周永明為例,表示在台灣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有夢想,「周永明也是僑生,在台灣一樣能創造一番成就!」
僑生非法打工 情形嚴重
緬甸僑生休學打工問題層出不窮,讓招收僑生的大專院校頭疼不已,許多僑生藉著求學名義來台,卻休學去打工,若沒有申請工作證,就成為「非法打工」,也造成相關單位困擾。
僑委會僑生處表示,因無故休學與非法打工情形嚴重,政府一度停止開放緬甸僑生來台,經過僑委會爭取,民國九十八年重啟招生。現在緬甸僑生要來台就讀,得先經過海外聯招會的考試「擇優錄取」,目前統計共有兩百八十名僑生在台灣各大專院校就讀,其中包括今年來台的七十二名僑生,但兩百多人中已有十一人因故休學返回僑居地,不過非法打工情形已明顯減少。
打工是僑生來台賺零用錢、甚至寄錢養家的重要財源,但僑生處也呼籲僑生,打工前一定要先申請工作證。僑生只要來台半年就可以向勞委會申請工作證,「否則被抓到將被遞解出境」,導致無法繼續就學。僑生畢業後,若留台發展,僑委會也舉辦就業博覽會協助找工作;若回僑居地發展,則可向海外信保基金申請僑生創業貸款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