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同樣位於甘肅,同樣因生態惡化變成枯城的甘肅民勤縣,經過官方十多年來整治河川、實施防沙治沙和植樹造林工程,蘆葦、紅柳、芨芨草等植物生氣盎然,而且誠如一位民勤林業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所說,如今近二十七萬民勤縣人中沒有不會防沙治沙的,光是今年人均植樹造林面積,就達到一人七分地。
據中新社報導,曾經是中國四大沙塵暴發源地之一的甘肅民勤縣,長期以來給予外界印象就是黃沙遮天蔽日和人去村空。然而,近日中新社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這個過去令人不寒而慄的沙塵暴發源地已連續三年保持晴朗,不見沙塵。
報導中說,地處石羊河流域尾閭的民勤縣,東西北三面被兩個大沙漠包圍,近幾十年來,由於石羊河中上游用水激增,導致進入民勤縣的地表水量銳減,加上當地過量使用地下水灌溉,使得荒漠不斷向綠洲逼近。
當地五十三歲的村民陳天華對此記憶猶新。「沙塵暴來的時候,基本上四五公尺以內都看不見人。」他告訴中新社記者,記憶中每年沙塵暴次數很多,「黑風」來時就像一面「黑牆」重重壓在他心上。,在風沙最嚴重的上世紀九十年代,生態惡化還導致嚴重缺水,最後村裡的一個大隊一百四十多人都「逃離」村子,只剩下六戶二十餘口人。
二○○七年,中國官方開始斥資整治石羊河流域,整治到二○一一年,才讓乾涸五十一年之久的石羊河尾閭青土湖出現季節性水面,如今不到兩年,已形成十五平方公里的常年水域面積。
此外,不僅防沙治沙和植樹造林工程有成,官方近年宣導「生態移民」,吸引了萬餘人前來居住,過去幾年都在外地打工的陳天華,看到故鄉日益好轉,也開心的回鄉來。據了解,像他這樣的遊子返鄉,人數還不少,而民勤縣人口從殘存的六戶人家,目前已增加到二十七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