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的軍用、民用或軍民合用機場有二十九處,分布密度世界之冠,據統計,四年內軍、民用航機遭到鳥擊高達八百四十一次,平均不到一點七四天就發生一次,不僅增加民航業的成本,更嚴重影響飛安。
根據國際民航組織規定,飛安基金會在民國九十年成立鳥擊委員會,鳥擊委員會昨天舉行年會表示,台灣地區航空器遭鳥擊情況嚴重,從九十一年至九十四年,軍、民飛機共遭鳥擊八百四十一次,其中受損一百零八次,造成飛機地面折返、放棄起飛、空中回航、緊急處置、後續航班取消、跑道被迫關閉等情況二十二次。
鳥擊委員會分析後發現,在八百四十一次鳥擊事件中,發生在飛機進場落地階段就有六百八十六件,大約是起飛爬升階段一百三十二件的五倍。
鳥擊委員會指出,近十六年來,台灣空軍因鳥擊事件造成四架昂貴飛機墜毀,民航機雖無失事紀錄,但引擎或其他零件受損,也都造成鉅額損失。
為防制鳥擊危害,鳥擊委員會已引進數種國外已量產的驅鳥設備,包括雷射驅鳥器、電動鷹型遙控飛機、鷹眼氣球、超音波驅鳥器、瓦斯爆鳴器、獵槍音爆彈等。不過,鳥擊委員會指出,鳥類具有學習能力,沒有一種驅鳥方法絕對有效,須混合使用且常改變,很難找到有效裝備,機場應有鳥類調查及防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