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昨舉辦「我的壯遊台灣感動故事—台灣青年分享會」,表揚三十九個順利實踐公益結合旅遊的團隊,並分享他們的故事。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成功與成就不同,成功是不斷增加自己的價值,成就卻是讓自己、團體,甚至是社會都有價值,青年若能多思考「成功堡壘(citadel)」的意涵,未來就會有成就,而在他的堡壘學中,壯遊團隊就符合了那些特質,期許幾十年後看到這些青年的成就。
青年發展署接著舉辦一○二年青年旅遊義工授證,十五團壯遊實踐青年則分享「尋找感動地圖」的艱辛及收穫。
「林大哥與他的米蟲」團以搭便車方式探訪池上便當及其自然人文的寶藏,在鋪滿稻浪的燦爛夕陽中,感受到池上人的笑容與堅持耕耘的精神。
「四海遊農」團成員都是農家子弟,利用暑假下鄉助農,以溫情、專業、行動、分工和互助五元素支持有機農業,從北到南,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認為新一代的人,是該為新一代的環境作準備了!
「笨草甘募」團用雜耍表演與路人換東西,取名為「愛的交換」,結果換來老阿伯的飲料、小孩的氣球,驗證人們一直存在著互助、回饋的特質。「吼搭啦」團則透過環島十六縣市,找到辛苦為台灣奉獻的清道夫、農夫、警察、老人,奉上一杯象徵感謝心意的茶。
「有怪腳」團自詡為流浪說書人,與人交換故事,從中學到了勇氣,看到人們怎麼努力實踐夢想和得到支持他們實現夢想的鼓勵。
「洞察仙跡」團隊與眾不同的選了媽祖文化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