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遊台灣 15團青年分享感動地圖

李祖翔 |2013.10.28
1213觀看次
字級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昨舉辦「我的壯遊台灣感動故事—台灣青年分享會」,表揚三十九個順利實踐公益結合旅遊的團隊,並分享他們的故事。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成功與成就不同,成功是不斷增加自己的價值,成就卻是讓自己、團體,甚至是社會都有價值,青年若能多思考「成功堡壘(citadel)」的意涵,未來就會有成就,而在他的堡壘學中,壯遊團隊就符合了那些特質,期許幾十年後看到這些青年的成就。

青年發展署接著舉辦一○二年青年旅遊義工授證,十五團壯遊實踐青年則分享「尋找感動地圖」的艱辛及收穫。

「林大哥與他的米蟲」團以搭便車方式探訪池上便當及其自然人文的寶藏,在鋪滿稻浪的燦爛夕陽中,感受到池上人的笑容與堅持耕耘的精神。

「四海遊農」團成員都是農家子弟,利用暑假下鄉助農,以溫情、專業、行動、分工和互助五元素支持有機農業,從北到南,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認為新一代的人,是該為新一代的環境作準備了!

「笨草甘募」團用雜耍表演與路人換東西,取名為「愛的交換」,結果換來老阿伯的飲料、小孩的氣球,驗證人們一直存在著互助、回饋的特質。「吼搭啦」團則透過環島十六縣市,找到辛苦為台灣奉獻的清道夫、農夫、警察、老人,奉上一杯象徵感謝心意的茶。

「有怪腳」團自詡為流浪說書人,與人交換故事,從中學到了勇氣,看到人們怎麼努力實踐夢想和得到支持他們實現夢想的鼓勵。

「洞察仙跡」團隊與眾不同的選了媽祖文化的軌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