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共有一百五十四位水保義工,楊柳(左一)擅長辨識鳥叫聲,會取諧音串成故事逗趣講解。圖/吳曼寧
【本報台北訊】鳥兒叫聲千變萬化,台北市水土保持義工楊柳,取十一種鳥叫聲的諧音編故事,有的鳥愛喝酒、有的喜歡叫遊客「回去」,在她逗趣講解下,鳥叫聲變得更好記。
今年五十七歲的楊柳,因為愛好大自然,退休後決定投身環境保育,一周至少撥出一天半時間,前往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擔任水土保持義工,解說、宣導水土保持概念。
楊柳說,她的耳朵特別靈敏,在山林裡聽鳥鳴聲、風聲、松鼠叫聲、青蛙叫聲,配合自學進修,久而久之可以分辨出各種鳥類的聲音,發現鳥叫聲的諧音充滿趣味。
舉例來說,山紅頭的叫聲聽起來像「救急」,音同台語的「借錢」之意;若遇到猛禽或人類靠近,就會轉為「賭賭賭」,好像是借完錢就準備去賭,她戲稱為「鳥類的敗家子」。
而大捲尾常常高呼著「零啾、零啾」,聽起來好像台語的「喝酒」,堪稱是鳥類中的酒鬼。台灣小鶯叫聲也很有趣,聽起來就像「你回去、你回去」,常讓走在山林中的楊柳莞爾。
有次楊柳結束義工工作,步出內溝溪生態展示館不久,聽到有人在對她吹口哨,「我內心小鹿亂撞,心想都快六十歲了,還有人要對我示好」,結果四處張望,發現是大捲尾在吹哨音,哭笑不得。
楊柳笑著說,鳥類的聲音一般是在宣示領域,但求偶時又有不同叫法,有的鳥甚至會發出像貓的叫聲。當鳥類感覺到危險,會發出警戒聲,甚至模仿猛禽叫聲自衛。
楊柳發揮創意,將十一種鳥類的叫聲串起來,變成一個故事,導覽時就向遊客介紹。她表示,希望透過諧音故事,讓民眾更容易記憶,未來走在森林聽到鳥叫聲,「就不會那麼陌生」。
北市大地處表示,現有貴子坑、內溝溪與內雙溪三處環境教育園區,共有一百五十四位水保義工,可免費導覽、解說水土保持概念。若學校或機關團體有預約需求,可上大地處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