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對談 地方文化知多少?

李碧華 |2013.10.27
803觀看次
字級

針對下鄉團隊「表演藝術」與「在地性」,南華大學教授楊政賢對於地方缺乏人才養成與小型場館表達憂心。他認為,花蓮不乏超過五百席的大型場館,配有基礎劇場技術設備的的小型場館卻付之闕如,限制許多資源及演出規模較小的團隊若勉強登上大舞臺,會顯得力有未逮的尷尬。

在地文創工作者吳思鋒則分享「花蓮豐年祭並非表演,而是神聖嚴謹的族群傳統儀式」的觀點,強調在地觀眾才是會陪伴在地創作者的基本族群,極需維繫。

抱著傳承原住民文化使命的音樂家瓦旦提醒,除了歌舞的美好,也要正視許多部落因為漢人主導的現代化過程而質變的現實。原住民表演藝術者阿道則說,不論經費高低,隨心所欲地演出才是最重要的。

國光劇團團長鍾寶善強調在地團隊的參與對於地方文化發展、品牌創造極為重要;台東劇團劉梅英團長則以「公共空間的永續經營可造成民眾對文化認同感」,為文化發展的途徑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來自山中的傳奇─優人神鼓,從東方文化中萃取出精神元素,將「道─自己生命的修練」與「藝─生活美學的實踐」融於成「道藝合一」。主講人傅祺棠描述,從文化內涵出發,傳承果托夫斯基注重表演者身體有機狀態與內在覺知能力,發現了新的感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