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陶瓷博覽會 下一個大師是我

 |2013.10.26
1493觀看次
字級
「御用瓷器」跨越歷史,重現景德鎮。明清御窯「六式窯」中的青窯、龍缸窯和風火窯,日前在「瓷博會」古窯民俗博覽區成功復燒,圖為「景德鎮最後一位把樁師傅」胡家旺展示成品。圖/中新社

【新華社電】一張折疊桌、十多個造型各異的陶瓷風鈴,這就是景德鎮陶瓷學院陶藝專業畢業生劉晉的「展位」,今年他參加了第十屆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和劉晉一起的,還有像郭剛剛這樣的年輕「景漂」一族。

「今天瓷博會開幕,城裡的市場人氣不如這裡旺,我們都搬了過來。」劉晉一邊說,一邊擺出一塊寫著「十元三個」的紙板,開始張羅起來。

和劉晉的薄利多銷不一樣,李鐘鳴、張路兩位搭檔的產品定價高了不少。兩人席地而坐,面前一塊羊毛毯子上擺著三個大小不一的鏤空瓷球,最小的有拳頭般大。有人問價,他倆總是異口同聲地說:「一百零五塊。」其中五塊錢是用來討價還價的。

「這種鏤空瓷球成功率很低,我們試燒了好幾次才成功,不賺錢,就是做著玩的。」張路比畫著,生怕「高價」嚇走顧客,「今天已經賣出幾個磨砂杯,也算不錯。」

這些年輕的「景漂」和端坐在展館裡品茶論道的大師不同,他們才剛開始闖蕩。有些三五人合租工作室,沒有窯便湊錢搭別人的窯來燒瓷。燒出的作品千奇百怪,多數難登大雅之堂,偶有佳作。

鄭章鴻是陶瓷學院的學生,但他在展館裡有展位。「我們工作室去年的作品在瓷博會的大賽上獲了獎,今年就獲得了一個獎勵的攤位。」但在展館裡看的人多、買的人少,他又帶了部分產品在展館外賣。他推銷的有陶瓷挂件、風鈴和小雕塑,造型源自網路上的人氣漫畫,還有最近很火的大黃鴨。鄭章鴻必須賣掉一些小玩意兒來維持創作,這樣也許今年又能獲獎。

至於未來,誠如「景漂」郭剛剛所說,「很多師兄留下來都過得挺好,一些去大城市找工作的同學又回來了,說還是這兒(景德鎮)適合做陶瓷。」他說,大師都是這樣從零開始的,下一個大師也許就是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