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大學教師評鑑升等不夠多元,導致重研究、輕教學。教育部今年試辦教師多元升等,分研究、教學、實務三類,授權學校自行審議,不需經教育部審查。預計民國一○五年全面授權各校自審教師升等,落實大學自治。
政治大學昨天舉辦高等教育評鑑論壇,邀請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陽明大學校長梁賡義、台灣大學文學院長陳弱水,以及政治大學講座教授錢致榕座談討論「研究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研討」。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專門委員倪周華,在會中報告「推動教師多元升等制度試辦學校暨全面授權自審方案」。倪周華說明,教育部從八○學年度至今,已授權台大等五十六校自審教師升等,但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學校的教師升等是由教育部審查,送審著作類型則以專門著作為主,占九成四,技術報告僅占百分之二點六六。
從制度面來看,倪周華指出,升等著作過於強調學術研究,可見教師升等仍偏重學術價值,也未結合學校特色,多為教師個人成就。為解決這些問題,教育部希望建立多元升等制度,並賦予學校自主審查機制,依課程分為研究型和實務型,區分教師專長,同時配合學校教師評鑑,建立完整職涯發展路徑。
倪周華說,今年已開始試辦多元升等,分為研究型、技術型和教學型,研究型以學術著作為主,技術型則為技術報告,教學型則以結果呈現,如教案分析等。今年已有二十八所大學和十所技專完成自審,明年將增加到四十所大學,預計民國一○五年全面推動大學自審教師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