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雅博愛康復醫院復健訓練教室裡,一位治療師在引導劉清宇吹熄桌面上的蠟燭。圖/新華社
圖為劉清宇因沒人照顧,被人放在木桶中活動。圖/新華社
【新華社電】中國大陸湖南省新化縣洋溪鎮四歲的劉清宇,母親智障,父親劉讚才負擔一家生計,每天外出工作,因無人照料,他從小就被家人放在木桶裡。由於後天封閉的環境以及教育缺失,導致劉清宇發育遲緩,不會走路說話。
八月,「木桶男孩」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在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九月劉清宇來到長沙接受檢查治療。在湘雅博愛康復醫院一個多月,劉宇清接受了包括引導式教育、言語訓練、運動療法、腦循環、針灸和高壓氧治療等各個項目的復健治療訓練。
和剛入院時相比,他的精神狀態活潑了很多,主動與外界互動交流,並能夠扶墻站立行走,也能發出「阿姨」等簡單音節。
院方表示,復健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完全恢復到正常的智力與行為水準,光靠醫院的醫療不夠,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與引導。
目前劉讚才在醫院陪伴照顧劉宇清,他告訴記者,此前收到的社會愛心捐款一萬多元人民幣已經快用完,為了維持全家人的生計,他必須回老家繼續賺錢,孩子以後住院復健治療的費用希望能夠得到社會捐贈。
醫院表示,劉宇清成長過程中如果能有愛心者長期陪伴和交流,將對他的復健有很大的幫助。要讓「木桶男孩」真正走出心靈的木桶,還需要社會更多的愛心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