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生醫晶片幫忙-檢驗報告10分鐘出爐

 |2013.10.22
3190觀看次
字級
中正大學理學院院長周禮君(中)及機械系教授謝文馨(右)、化生系畢業校友許偉庭(左)共同研發快篩生醫晶片,勇奪烏克蘭發明展金牌。圖/陳永順

【本報民雄訊】到醫院檢查身體常有苦等檢驗報告的惱人經驗,中正大學團隊研發快篩生醫晶片,十分鐘內可獲得篩檢結果,且食品、農業及環境等檢測都用得上,研發成果日前勇奪烏克蘭國際發明展金牌及學術貢獻特別獎,已申請發明專利並可望客製化量產。

中正大學理學院院長周禮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謝文馨、化學暨生物學系畢業的南華大學自然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許偉庭領獎後返台,周禮君昨天指出,「免標定繞射式奈米粒子共振生化感測平台」提供更快速、高準確度的感測方法,可滿足各種檢測需求。

「不論是血液或尿液等傳統篩檢,需要幾小時、甚至二到三天才有結果,病患及家屬抱怨連連」,周禮君表示,這種困擾可以消除了。

他說,花九年研發的感測平台是一套整合生化、材料、機械、物理、醫學及光電等領域的生醫晶片,疾病疫情擴散以前能即時偵測與防治。

生醫晶片結合機械工程的微流體槽道設計,讓血液、唾液、尿液等檢體經過通道時,直接接觸感測區域,五到十分鐘就可得到篩檢結果。

他們說,醫療疾病檢測不能等,十年前SARS疫情如果病毒篩檢速度夠快,就可以立即處置與隔離病患;再以檢測H1N1為例,約一滴水大小的唾液檢體注入有H1N1抗體的晶片,就能判斷檢體濃度及是否患病,與抽取一試管的血相比,晶片所需檢體量相對減少。

周禮君指出,研發成果已獲中華民國及美國的發明專利,可應用在食品安全、動植物疾病及環境汙染等客製化檢測,正與廠商洽談產學合作事宜,可望技術轉移並客製化量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