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造假食品 素食摻葷居首

陳玲芳 |2013.10.22
4033觀看次
字級
衛生福利部昨天公布國內五大造假食品排行榜(左表),以「素食摻葷」最嚴重,右表是歐盟十大造假排行榜。圖/中央社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大統假油事件愈演愈烈,坊間到底還有多少「造假食品」,成為昨日立法院質詢的焦點。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公布國內五大造假食品排行榜,以「素食摻葷」居首,其他還包括豬肉混充牛肉乾、蜂蜜不純、果汁沒果汁、米粉沒米等。

多位立委提及,從塑化劑事件、不鏽鋼食品器具含錳、毒澱粉等食安問題連環爆,一再挫傷台灣美食王國門面。歐盟日前公布了十大造假黑心產品,以橄欖油最多,立委請衛福部比照,公布台灣有哪些黑心產品?至少列舉五項。

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指出,國內五大造假食品排行榜中,以「素食摻葷」最為嚴重,違規比率也最高。蔡淑貞舉例,三年前雲林縣調查站與衛生局人員查獲,「正素香食品公司」在素食食品中摻入魚、雞、豬、牛等葷食,偵訊後依詐欺、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等罪嫌,移送地檢署偵辦。

去年新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素食產品,也發現有兩件不符規定,一件標示不實,一件素蝦丸摻葷,衛生局要求業者立即下架,並依法處六萬元以上、六百萬元以下罰款。

蔡淑貞指出,今年七月上路的新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四十九條,已針對食品摻假、摻偽,加重刑責,可處三年以下徒刑,併科八百萬元以下罰款,檢調也可依民生詐欺起訴。

她表示,凡宣稱「素食」的包裝食品,都需依二○○九年公告規定,在產品外包裝上標示「全素或純素」、「蛋素」、「奶素」、「奶蛋素」及「植物五辛素」等五種字樣。若業者宣稱為素食,結果卻被檢驗出含有動物性成分,將被處四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鍰。如因製程品管不當,而被添加葷食,限期改善不改善者,將會被處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一年內再次違反者,並得廢止其營業或工廠登記證照。

蔡淑貞強調,食品標示不實,依食品相關法規可罰款四萬到二十萬元;但若為長期造假,則不只是民生詐欺,更屬重大經濟犯罪,必須仰賴檢調機關配合執行及調查。

據衛福部統計,今年國內總共發生九件食品安全事件,其中五件是民眾檢舉、三件政府抽驗發現,另一件毒醬油則由媒體先踢爆,再交由衛生單位稽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