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廚偶記 陶淵明種的是什麼豆?

宇文正 |2013.10.21
2109觀看次
字級

我應該是熟悉黃豆的,從前媽媽煮的湯,我最愛的是黃豆燉排骨。爸媽還常自己做豆漿,不只甜豆漿,爸有時做鹹豆漿給我當早餐,加榨菜絲、蝦米、油條,實在是美味!而剩下的豆渣也沒浪費,可以拿來煎餅或炒蛋,這些料理在外頭都吃不到。有回我老公去四川出差,回來很稀奇的告訴我,四川的豆花是鹹的、辣的!我笑他少見多怪,我們家小時候連豆漿都吃鹹的。

我對所有豆類食品來者不拒很可能源於童年的飲食習慣,熱愛豆腐、豆乾,連零食都愛吃「一心豆乾」。然而卻直到最近才意外發現我非常喜歡的「毛豆」的身世!原想上網找找,毛豆除了水煮、炒豆乾、肉丁之外,還有什麼新奇的作法,這一查不得了,赫然發現原來毛豆就是黃豆的「小時候」!毛豆在莢果發育至八分滿時採收,像寶寶,還有嬰兒肥,是為毛豆;等到莢果發育成熟,豆莢乾枯了,採收到緊實堅硬的「老毛豆」,就是「黃豆」了。那麼毛豆與黃豆正確學名是什麼?大豆!原來小時候背各地產物,大豆、玉米、高粱……那「大豆」就是在說它們啊!

而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種的到底是什麼豆?黃豆、綠豆、紅豆都是中國自古有之的食物,更別提還有豇豆、四季豆、扁豆、豌豆各式各樣的豆了!初讀〈歸田園居〉,可能因為發音、文字的美感,我想像的是豌豆,自從長大在啤酒屋吃到好吃的毛豆之後,忍不住幻想,嗜酒的陶淵明,會不會已經發現毛豆連莢加點鹽、八角、黑胡椒汆燙之後非常非常下酒?他一定沒發現,不然怎捨得放任「草盛豆苗稀」呢,怎麼樣也要想辦法種出滿山遍野的毛豆吧!

我還喜歡黃豆做的豆腐,各種「家常豆腐」胡亂搭配著做,經常是冰箱裡有什麼配什麼。

豆腐的故事最多了,它的起源還跟道家煉丹之術有關。據說是淮南王劉安(啊,就是那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名人)為求長生不老之術,與「八公」(八個門客)鎮日研發丹藥,一不小心,把鹽鹵滴進豆汁裡,化成了白白嫩嫩的東西,這時有膽大者取而食之,發覺美味可口,取名「豆腐」。 

此說不知真假,不過南宋大理學家朱熹顯然是相信的。朱熹詠〈豆腐〉詩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泉布」即貨幣,就是錢啦!他說某人努力種豆,卻種不出幾根苗來,心都「腐」了(此二句詩,刻意用上「豆、腐」二字的諧音),倘使他早知道淮南王做豆腐的方子,就可以安坐著數鈔票了!他敘述的那個人,當然就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陶淵明啊。所以,根據朱熹的理解,陶淵明種的是可以製作成豆腐的大豆,也就是黃豆和毛豆。而我堅信,陶淵明更想要知道的是:涼拌毛豆的食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