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獎新科得主,耶魯大學教授羅伯.席勒日前表示,全球房價快速上漲,應提防泡沫化的危機。席勒先前曾準確預言二千年美國科技股泡沫與二○○八年房市泡沫,因而聲名大噪;這次他獲獎後再度發出警訊,令金融監理單位不得不重視。
諾貝爾經濟獎由美國經濟學者法馬、席勒和韓森等三人共同獲獎,因為他們對資產價格的分析,改進了股市、債市和房市等資產市場長期走勢的預測方法。他們的研究顯示,短期的股票或債券價格難以預測,但預測未來三、五年的長期價格走勢是可能的。
資產泡沫的形式,最常見的是股市與房市泡沫。一九九六年底,當時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在一場演講中提出「非理性繁榮」的概念,提醒投資人注意股市風險。股市泡沫形成後,何時會破滅,沒人說得準;葛老發出警訊之後,直到二千年三月,美國科技股崩盤,引發全球股災。
當年葛林斯班演講前二天,席勒受邀赴聯準會做了一場報告,即提出「非理性繁榮」。席勒在他著名的《非理性繁榮》一書中比較一九二九年與二千年的股災,一九二九年九月美國道瓊指數本益比約三十三倍;二千年時高達四十四倍。從百年來的股價走勢圖可以發現驚悚的股價上漲趨勢,已顯現非理性榮景,但在泡沫尚未破滅之前,投資人仍是一窩蜂投入。
對資產價格泡沫問題特別有研究的席勒指出,當投資人無法認清資產價格上漲已悖離基本面的現實,就表示泡沫來了。他在六月曾表示,美國某些大城市一年來的房價上漲百分之十二,正在形成新的泡沫。中國、巴西、印度、澳洲等國家也面臨同樣的漲勢,尤其,上海房價已是普通人一年收入的一百倍,這種預期房價還會繼續上漲的心理是非理性的。
席勒與學者凱斯共同推出的「凱斯—席勒綜合房價指數」,主要用於監測房價上漲的幅度是否異常,據該指數,截至七月底,十六個月來上漲百分之十八點四,相較於二○○八年金融海嘯前的上漲幅度為百分之二十二點七,似乎暗示,房價增長速度又將吹起大泡沫了。
席勒指出購屋者的心態,二○○八年金融海嘯前,許多人搶買房,受訪者回答「土地有限、需求一直增加」,「大家都要住在這裡」,「買方意願很強」等,這些都是典型的「泡沫心態」。這回購屋民眾雖然不像五年前那樣瘋狂,卻不代表大家已經從金融海嘯中學到教訓。
從一九二九、二千年至二○○八年等多次股災與金融風暴來看,由於人性的貪婪,這些資產泡沫一次又一次吹起,投資人似乎一直未能學到教訓。
儘管百年來最大的金融海嘯,導致數百萬棟房屋被查封拍賣,房貸戶最後流落街頭,但在聯準會持續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下,房市、股市又呈現一片榮景。這些資產價格是否已悖離基本面,呈現非理性繁榮,包括監理單位和投資人都該密切注意,小心防範,別讓新的泡沫再次摧毀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