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林佩穎(右二)與安坡社區居民一起完成木雕門牌。
圖/林巧璉
【本報屏東訊】「vuvu們說以前旭海的海龜那麼大一個。」「為了做木雕門牌,安坡村民聊起家族特色。」一群人忙著拿藝術品,介紹各自故事,他們是參加屏東縣藝術家駐社區計畫的藝術家和部落人士。
歷經三個月,三地門安坡社區、牡丹高士和旭海社區居民與林佩穎、陳常藩、孫華瑛三個藝術家和三個部落共同創作,昨舉辦成果展。
孫華瑛到了旭海社區先以聊天代替創作,她仔細聆聽村民印象中的旭海,鼓勵大家拿起畫筆把記憶畫在紙上,為拉近小孩與藝術的關係,她跟孩子們一起把平面的畫捏成立體泥土。
安坡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左玉梅說,「老師要我們畫水鹿的樣子,剛開始還有人畫得像老鼠。」林佩穎表示,她剛到安坡社區時,部落正在準備勇士舞,跟vuvu聊天發現山豬、水鹿是排灣獵人主要獵物。她跟村民爬山時認識許多植物,村民也說有些植物的莖很有韌性,他們決定用傳統植物製作大型水鹿,讓祭典上的勇士舞更加豐富。
與村民近距離相處後,林佩穎發現,家屋對原住民很重要,每個家都有個名字。她與村民們開始個別討論,有些人不會畫,她就提供協助。安坡部落營造員蔣宗佑拿著自製門牌說,「我跟哥哥是雙胞胎,從小到大從沒分開,小時候我們一起騎車玩耍,我想把這份感情紀錄下來。」安坡村共有一百六十一戶,幾乎各家都掛上獨一無二木雕門牌。
藝術家陳常藩到高士社區蓋窯,他與部落木雕師合作,也把老、幼vuvu拉進創作世界,他也把非洲樂器元素融入創作,他拍打陶製非洲鼓,一旁族人自然手舞足蹈,意外創造「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