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亭秀台北報導】行政院經建會昨天公布「第三季台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第三季房價綜合信心指數為一零二點四八分,與上季相較,下滑五點五二分,其中購屋者對未來房價信心分數跌至一百分以下,為九十七點四分;整體而言,購屋者對未來看法趨於悲觀。
根據報告,第三季房價平均年所得比仍高達六點五倍,房貸支出占每月所得比為百分之二十九點七,與上季差異不大,顯示國人購屋壓力並未紓解,尤以台北市負擔最大,年所得比高達八倍,但與第一季的九點五倍、第二季的八點七倍相比,台北市購屋壓力雖然下降,但仍然得不吃不喝八年,且房貸支出占每月所得比高達百分之三十七點一。
購屋價格方面,平均購屋總價為五百八十八點一萬元,平均一坪為十六點四萬元,由北往南遞減。一般來說,「自住」是市場主流,比例多超過五成,不過第三季降至百分之四十九點六,是近一年的新低點。投資則增加,從百分之二十二點五增至百分之二十四點二,創下今年新高,其中以台北縣三十一點一最高,其次是台中縣市的百分之三十點七和台北市的百分之二十八點一。
另外,購屋者搜尋期間(五點九個月)和看屋數(九點四間)都大幅增加,而議價空間也微幅增加,顯示市場已經出現重回買方市場的跡象。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表示,投資客增加,實際情況恐怕高達四、五成,造成房地產過熱的假象,不利市場穩定。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則認為,房價比要下降至五倍以下才能購買,但近來始終無法下降,現在年輕人仍買不起房子,站在經建會立場,房價問題沒有短期政策,應讓區域均衡發展、促進交通建設,讓一般人買的起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