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洗好澡,坐在床沿擦頭髮。三歲女兒跑過來:「媽媽抱一下,我不舒服。」我把她抱起來,讓她坐在大腿上,問:「哪裡不舒服?」女兒沒有說話,頭依偎在我胸前。
「是腳痛痛嗎?」女兒搖搖頭。
「是頭痛痛嗎?」女兒說:「不是呀。」
「是鼻子痛痛嗎?」女兒又搖搖頭。
「是眼睛痛痛嗎?」女兒說:「猜錯了。」
「是牙齒痛痛嗎?」女兒急了:「都不是呀。」
「那是頭髮痛痛嗎?」我開始開玩笑了;女兒也對我笑說:「才不是呢。」
接著女兒摸摸心說:「是這裡痛痛。」我大驚,因為女兒有先天性心臟病,「是怎樣的痛痛?是砰-砰、砰-砰地痛痛嗎?」女兒說:「不是,是不舒服啦!」
突然想到,今天一整天一直在催促她「快點快點」,還不耐煩地一直嘮叨她:「吃飯慢吞吞,還邊吃邊玩。」我邊餵邊罵;上完廁所,還賴在裡面玩水,我硬拖出來,還威脅她:「妳不乖,媽媽不要喜歡妳了。」該睡午覺時,她又拿著彩色筆在紙上塗鴉,我把筆搶過來,念她老是不聽話……
我問:「是今天被媽媽罵,很難過嗎?」
女兒仰起頭來看著我,然後點點頭說:「是呀!」
想想,今天請假在家,原本是想好好陪伴孩子的,卻不自覺一直用成人的生活步調來約束她,女兒原本高高興興有媽媽整天的陪伴,沒想到卻換來那麼大的壓力。小孩年紀雖小,其實很敏感,對抽象的情緒早就能夠理解,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