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萬華406廣場公園的「輪番所」,今年七月才修復完成,搖身一變為茶屋,推動當代藝文講座與展演活動、文創茶伴手禮販售、茶飲與茶點供應。圖/程宜華
位於中正區臨沂街的幸町日式宿舍,是「老房子文化運動」中修繕金額最高的老建物,將投入三千二百萬元。
圖/文化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文化局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民間業者出資修復具有文化資產身分的老房子,獲得民間創意開發公司熱烈回響,願意出資讓老屋重現風華;目前已確定有九棟老房子將重展新風貌,投入總資金高達一億元。
修繕團隊進駐的老建物產權,分別屬於北市、國有財產署、台銀,九棟老房子包括:406廣場輪番所、陽明山美軍宿舍C272、陽明山美軍宿舍C481、一號糧倉、和平東路一段一八七號、幸町日式宿舍、士林區格致路七十號、新生北路三段六十二巷二十四號與錦町日式宿舍。
北市文化局指出,這些老建物散落在台北市區,無人聞問加速毀壞,成為都市環境景觀殺手及治安死角。文化局長劉維公去年上任後開始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由市府主導,結合民間經營團隊的資金與創意,協助修繕,活化老屋。
文化局表示,從去年十二月初啟動至今,多家業者表達高度興趣,二十處標的老屋,目前有九處老房子找到新主人,業者將投入二百萬到三千二百萬不等修繕金額。得標業者在未來九年契約期間擁有經營權,除負責修繕,未來營運時,可對外經營餐飲和展覽會場,但須撥出一定比例的公共空間,供民眾參訪。
九處老房子中,位於現今微風廣場後方,居台北市正中央的「一號糧倉」最為搶手,吸引六家團隊競標。「一號糧倉」是二戰時期日本人所建的台北糧倉,因台北出入都靠聯外橋樑,日本人擔心盟軍若將橋樑全部炸斷,台北將面臨斷糧危機,因此設立「一號糧倉」。當年也是美軍轟炸標的,老房子牆上還殘留彈孔。未來「一號糧倉」將改造為「文化糧倉」,營運團隊將以「食」為概念,推廣糧食、農業產業。
位於中正區臨沂街的幸町日式宿舍,原是古老日式住宅,但格局特殊,東面應接室、露台為洋式,西邊為和式,和洋並具,相當少見。幸町日式宿舍由頂禾開發標下,整修金額高達三千二百萬元,未來將改為獨立書店,舉辦類似「典藏全世界最美麗的書籍」活動,舉辦「台灣最美麗的書籍」。
而陽明山山仔后的昔日農業試驗所宿舍,也將蛻變為電影人台北驛站「電影咖」,將是台灣電影幕後製作資源中心、電影創作教育中心、電影人交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