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士林區公所昨辦記者會,將於六日推出「平安符文化展」,要讓民眾重新認識逐漸消失的傳統平安符。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士林區公所本月六日至十一月三十日在士林公民會館舉辦「發現台灣的幸『符』—平安符文化展」,展示千餘個各地廟宇昔時、今日的平安符,還有難得一見的錫製香火盒、流傳百年的北港朝天宮大型神禡。
區長黃雯婷表示,六日下午二時三十分開幕,有酬神法會或建醮才看得到的敕符儀式「敕符賜福」。十一月二日、三十日下午二時另安排免費「體驗幸符」活動,由文史工作者簡有慶傳授手工印製平安符及導覽,每場三十五名,即日起報名。
三十四歲的簡有慶,從小對平安符有興趣,至今蒐集千餘種,包括:過去的版畫、相片製作,到現代印刷製品,還有書卷、磬牌、鎖片等不同造型的錫製香火盒。多年興趣鑽研,宗教工作成為他的正職,目前擔任士林慈諴宮副總幹事。
「平安符不只是信仰或心靈寄託,也是鄉土文化、先民人際互動的軌跡。」簡有慶說,平安符約分三類,放在神明廳、印有神明圖象的「神禡」,又稱「大符」;助人消災解厄或趨吉避凶的「符令」;小孩難帶、保平安的「護身符」,又分「絭牌」、「香火袋」。
黃雯婷說,展覽從歷史、宗教、儀式、民俗、藝術等角度介紹,讓大家重新發現在台灣各角落的幸「符」,參加體驗民眾,可獲贈手機吊飾。電洽:(○二)二八八二六二○○轉六○○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