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陵國小鄉土教學,台紐混血兒謝清松也跟著講師大聲說閩南語。
圖/許瀚分
【本報基隆訊】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為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文化和特色,瑪陵國小昨天舉辦「話我家鄉」戶外教學,帶領學生實際走訪景點,同時結合鄉土語言教學,全程以閩南語解說地方故事。
「今仔日咱攏要講台語喔!」為讓學生了解在地文化,並有實際說閩南語的機會,學校邀請在地人也是基隆市故事協會理事周月英,帶領學生參觀瑪陵溪壺穴、炭窯、鯷魚潭、福海礦坑以及苓蘭生態農園,並以閩南語解說自然景觀、瑪陵礦業的落寞及轉型。
早上八時半,一行人從學校出發,從大成街步行至翠谷橋,橋下擁有基隆地區「唯二」的壺穴地形。「壺穴的台語叫做『石面桶』」周月英指著橋下說,學生也跟著大聲復誦「石面桶」,並專心聽周月英解說壺穴地形的特色。
四年級的謝清松是台紐混血兒,他說,雖然他和家人以英語、國語溝通居多,但因為祖父母會說台語,學校也有教,所以他聽得懂一點點,「但大多時候還是像外星語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