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通吃平面和立體。所以,愚公不計成本,遇山而移。他的「成功」立足於「假設」——子孫不盡,這條直線走得很不容易。若繞開障礙呢?就是趨利避害,「兩點之間,曲線最短」。所以,西方人不會在一棵樹上弔死,「條條大路通羅馬」。
〈擬行路難〉說:「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作愁。」水流平原,會漫;水遇山,會繞;水到閘前,會停,等待時機。人比水還鮮活,自然也不會呆板地保持一個姿態。
「直線思維」,碰壁十之八九,不如「曲線邁進」。
談判高手從不與對手針鋒相對,而是沉著冷靜,迂回包抄;頂級偵探從不急於揭穿,而是調查取證後,再蓋棺定論;文學作品直抒胸臆固然好,適當的曲筆,做好鋪陳和伏筆,不僅能渲染氣氛,也會增加可讀性。
想做將軍,當進軍營塑造。布萊德雷兜了十三年的圈子,軍校畢業,留校執教。似乎背離了目標,其實,離目標愈來愈近。
軍營能錘鍊體魄和意志,但綜合素質尚不足;教數學系,培養了思維和推理能力;兼教體育,又鍛鍊了組織和指揮能力。
他捨近求遠,是因為曲線更短,深受校長麥克阿瑟賞識。盤旋在軍營之外,又何嘗不是獲益於軍校之內。
是否注意過高爾夫球,它落入洞裡的軌跡是一條弧線。人生也當是「曲」出來的,曲折也是一種必然。張愛玲說:「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
布萊德雷進入本寧堡步校,思維上已積累了做一名將軍的素質。所以,副校長馬歇爾一眼識英才,指名要布萊德雷做助手;此後,他一路飆升,任校長、師長、軍長、司令,指揮地中海戰區時,受封美國五星上將。布萊德雷就像一條蛇,奉行「S」步,印證星雲大師講的「曲直向前」,結果是速度令人望塵莫及。
文藝青年最愁家境貧寒,不能專職寫作,凌解放就是一例。埋頭苦幹,百折不撓,固然可敬;不如變通取巧,理想不妨暫且低頭。他參加了工作,期間攻讀碑文,飽讀清史,古文水平突飛猛進。曲線中有許多特別的風景,正是生命中等待釋放的能量。四十歲才開始文學創作,素材、語言應用得心應手,「帝王系列」,聞名海內外。他就是著名作家——「二月河」。
直線是一條捷徑,花的時間和路程都最少,「聰明人」孜孜不倦地探索著。擠在直線上找出路的人太多了,反而會被堵塞;曲線並不等於彎路,有些困難不是非要解決的,抬一抬腳放過,往往能第一個登上山峰。
曲徑通幽,在那些彎彎曲曲的坎坷路上,也能走出一鳴驚人、走出刮目相看,唱響永不言敗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