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美麗的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納入上海自貿區。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昨天上午揭牌,大陸商務部長高虎城表示,上海自貿區重在制度創新、改革開放,大陸將用二到三年建立國際水準的自貿區;現場並為二十五家企業、十一家金融機構頒發證照。
承擔「習李新政」政績的切入點、「李克強經濟學」的突破口,上海自貿區的催生者,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卻出乎外界預料未出席掛牌儀式。
上海自貿區通過以來,各界報導預料的開放程度,也從原先最高規格的期待到近期趨於保守,李克強的缺席似乎也在刻意淡化各界對自貿區的過度期待。
自貿區揭開的招牌有兩塊,紅字寫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銅牌,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揭開紅布。第二塊為自貿區管委會大門上的銅牌,由上海市長楊雄與高虎城共同揭開,寫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象徵大陸中央與上海攜手合作。
從自貿區命名的「試驗」得知,這座由外高橋保稅區、洋山港保稅區及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組成、約二十八點七八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大陸第一個自貿區,將藉由「先行先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各項政策。
上海自貿區十月一日上路後將不是一個傳統自貿區,它的關鍵不在於「優惠」,而在於「創新」。上海自貿區最大的創新思維是「負面清單」管理,亦即「負面表列」;列出一張不能做的事情的清單,凡沒有禁止的事情都能做。如依大陸的文物保存法規不能拍賣文物,在這裡可能就可以;盡量讓自貿區成為某種法外特區。
一般自貿區內的項目主要集中於加工和一般進出口貿易,上海自貿區的焦點將放在服務業,不限於加工製造、倉儲物流與中轉貨物。世界最重要的產業如生醫製藥、軟體、文創、通訊與IT等,研發製造之外,其他後續或外圍和相關的服務貿易,可以藉上海自貿區名義取得稅負與通關等便利。
大陸專家指出,上海自貿區可進行「離岸貿易」,只要有一方企業是在自貿區內註冊,其他多方可以在別的口岸進行通關、驗收,但費用、結算與稅收都在上海自貿區內進行;讓這二十八點七八平方公里土地,擴大了資本與會計的虛擬領域。